:北方地区热浪滚滚,而南方地区却连连发生灾害性天气。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异?拉尼娜现象逐渐消退,厄尔尼诺现象再次出现,全球多地遭遇极端天气。今年夏天是否会成为史上最炎热的夏天?让我们在《气象观天下》中寻找答案。
:自6月以来,北方地区持续“炎”值在线,多地开启了升温的“狂飙”之路。高温进入全年的鼎盛阶段。尤其在六月中旬,北方多地出现了37°C以上的高温天气,河北、山东、河南多省局地气温甚至突破了40°C,热到发红。
:北方地区热浪滚滚,而南方地区则暴雨不断。
厄尔尼诺对整个华北地区、黄淮地区,以及东北、内蒙、新疆的部分地区造成了影响。目前,它的影响范围已经超过了200万平方公里,成为历史上影响范围最广的厄尔尼诺事件之一。
对于华北地区来说,大多数地区将出现4-6天的持续高温天气,这在历史上也是相当罕见的。许多地区的最高气温将达到37-39度,局部地区甚至会超过40度,这在当地也是比较常见的。
北方地区遭受高温“炙烤”,而南方地区则因降雨影响而相对凉爽。尤其是在端午节前后,华南“龙舟水”进入收尾期,但仍在冲业绩,大暴雨量级的降水开启“瓢泼”模式。
从龙舟水一词可以看出,“龙舟”指的是时间,即端午节划龙舟在端午节前后;“水”指的是长时间、大范围的降雨。因此,“龙舟水”合起来指的是我国华南地区在端午节前后出现的长时间、大范围的较强的降水这样的现象。
关于龙舟水的成因,它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偏南暖湿气流密不可分。随着副热带高压的扩张,其影响范围越来越大,最终影响到华南地区。偏南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在华南地区形成了长时间大范围的降水。
自6月13日起,华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强降水。个别观测点甚至出现了小时降水量超过50毫米的极端降水。然而,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情况仍然是小巫见大巫。2022年龙舟水达到了近15年来的最大值,导致不少中小河流域出现了超过警戒值的洪峰,其中珠江的一条支流甚至出现了1915年以来的最大值。
不仅华南地区的“龙舟水”在六月下旬展开了最后的疯狂,而且南方新一轮季风水汽也来势凶猛。20天后,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西部、云贵高原等地都陆续出现了中到大雨,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暴雨或大暴雨。尽管盛夏尚未到来,南方已经进入了降雨最强的时段。而北方更是热力全开,这种天气正常吗?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气候出现异常,南方长时间降雨,北方长时间高温。国家气候中心监测发现,今年3月以来,拉尼娜现象已结束,而5月以来厄尔尼诺现象概率持续增加。这影响了我国西南季风,使其强度持续增强,从而导致南方地区频繁出现强降雨天气。因此,我国从3月下旬开始,在南方地区出现了频繁的强降雨天气。
“厄尔尼诺”再次来袭。
全球厄尔尼诺大事件:在1997年至1998年期间,东非地区遭遇了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导致暴雨和洪涝灾害。
1997至1998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期间,东非地区发生暴雨和洪涝。
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北部的雨季提前结束,遭遇了高温和干旱的双重打击,多地还爆发了森林大火。
1998年,长江遭遇了特大洪水的袭击。
在2009年秋季到2010年春天,我国西南地区经历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
在2014年,我国遭遇了“暖冬”的困境。
2015年,印度遭遇了高温天气,而菲律宾则出现了严重的干旱。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当海表温度异常偏高时,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当海表温度异常偏低时,则会出现拉尼娜现象。一般来说,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会交替出现,平均每2至7年发生一次。通常情况下,厄尔尼诺现象会持续9到12个月,而拉尼娜现象则持续时间更长。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会对南美洲南部、美国南部、非洲之角和中亚部分地区产生影响,使季风增强,降雨量增加。而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南亚部分地区,则会出现相反的效果,造成严重干旱。 在120多年来的全球气候变暖过程中,共出现了29次厄尔尼诺事件和29次拉尼娜事件。虽然我国距离太平洋赤道区域较远,但厄尔尼诺也会深刻影响东亚季风,从而改变我国的天气模式。
我国的气候专家分析,这次厄尔尼诺事件可能会持续8到10个月,对我国的冬季气候和夏季降水产生显著影响。一方面,厄尔尼诺会导致冬季气温偏高,甚至出现暖冬;另一方面,厄尔尼诺的发展可能会导致夏季我国南方降雨量增加,而北方降雨量减少,出现南涝北旱的局面。
在新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了三次严重的洪涝灾害,分别是1954年、1998年和2020年。令人惊讶的是,这三次严重的洪涝灾害都发生在厄尔尼诺次年的夏季。
同时,厄尔尼诺现象也可能对我国部分地区造成极端干旱。例如,在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期间,厄尔尼诺事件引发了明显的热浪,导致我国西南地区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
根据我国国家气候中心的历史数据分析,厄尔尼诺发展年夏季,华北南部、华中北部、华东中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的气温容易偏高。其中,华北西南部、江南中部、华南东北部、新疆北部的高温日数曾达到30天以上。
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到来,我国的整体气候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今年夏季前期,我国天气将呈现南涝北旱趋势,南方降水更多、更长时间,北方高温更猛、更强。
史上最热的夏天即将来临?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截至目前,2015年至2016年冬季发生的全球最强厄尔尼诺事件仍在持续。这主要是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强度加剧与人类温室气体排放所致,因此2016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加拿大的气候学家也表示,本次厄尔尼诺现象与2016年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相比,强度和水温开始上升的速度非常相似。
然而,也有气象专家表示,将本次厄尔尼诺现象与2016年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相提并论为时过早。虽然今年会出现极端高温天气,但范围和持续时间不会像去年那样广泛和持久。总体而言,气温不会像去年那样热。毕竟,厄尔尼诺对全球温度的影响通常在第二年才会逐渐展开。因此,本次厄尔尼诺现象对气温的影响可能在2024年最为明显。
日前,美国和英国的相关气象专家纷纷发出警告,预计到今年秋冬时节,厄尔尼诺现象将会达到中等至强的程度,今年年底则可能达到最强。如果届时出现强厄尔尼诺事件,那么2024年将很可能取代2016年,成为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野火和洪水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自5月份以来,加拿大全境的野火蔓延,造成数万人被迫撤离家园。根据加拿大跨部门森林火灾中心官网于当地时间6月13日发布的数据,截至12日,加拿大森林大火的过火面积已达到5万平方公里,超过了荷兰的国土面积。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加拿大全境共有431处森林大火在燃烧,其中208处处于失控状态。由于燃烧产生的烟霾影响,美国纽约等东海岸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也受到了影响。加拿大政府官员曾在6月12日表示,今年的火灾形势已经成为加拿大进入21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年。
欧洲频发的洪水,与北美持续燃烧的森林大火一样,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6月14日,欧洲环境署发布了一份新闻公报,指出西北欧和中欧将面临更多、更严重的洪水,这是由于强降水和气候变暖的影响。极端天气如热浪、洪灾和干旱等将更加频繁,甚至成为欧洲夏季的“新常态”。
世界正面临着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和极端事件频发是不争的事实。极端高温天气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常态。尤其是在全球变暖的过程中,还叠加了中等以上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这使得极端天气的强度、种类和起始时间都有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大。减缓这样的极端天气事件,需要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