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宝塔山巍峨壮观,延河水奔流不息,革命圣地延安见证了中国革命事业的辉煌岁月,是当之无愧的红色热土。
如今,延安精神依然风采依旧。如何传承和发展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使其更加出众和出圈,成为新时代的新挑战。4月5日至6日,“中华文明凝心铸魂之旅”2023全国网络媒体主题采访媒体团来到延安,实地走访这座革命老区,在那里,我们看到了答案。
媒体团记者在延安宝塔山上合影留念。
参观革命圣地,缅怀革命烈士,传承革命精神。
4月6日,延安天气晴朗,微风和畅。媒体团记者们登上宝塔山顶,放眼望去,远山青翠,松柏挺拔,宝塔耸入云霄。延安十三年峥嵘岁月与中国新时代繁荣盛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潮澎湃。
宝塔山因山上岭山寺塔而得名,海拔1135.5米,是周围群山的最高峰,也是延安的标志和象征。宝塔山融合了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是一处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景区。景区内有烽火台、摘星楼、摩崖石刻、明代铁制洪钟、古城墙、嘉岭书院遗址、古今名人诗词碑、纪念林等10余处景观。
延安市宝塔山景区的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1956年,延安宝塔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它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延安时期,宝塔山曾象征着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熊熊火炬和航标灯。如今,它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之一。以旅游胜地的新身份,宝塔山为新时代的热血青年们提供了一种努力奋斗的精神养料。
延安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50年7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
媒体记者团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由主办方提供图片。
延安革命纪念馆占地面积2985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0677平方米,馆藏文物超过3.6万件,历史照片超过1万张,图书超过3万册,调查访问资料超过百卷。这是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宣传于一体的革命纪念馆,每年接待观众近400万人次。
在展厅内,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展品。其中包括红军长征胜利到陕北(雕塑)、转战陕北(雕塑)、组雕“旗帜”“窑洞对”等26项艺术品场景,以及瓦窑堡会议、红色电波、延安时期的对外交往、延安文艺座谈会、马栏纸动态制作流程和投豆选举等40项科技多媒体互动展项。这些展品共同展现了我们历史的源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张张画卷、一册册图书、一座座雕塑、一件件文物,革命先烈筚路蓝缕的历程在这些展品中生动展现,媒体团记者们纷纷驻足观看。
媒体记者团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由主办方提供图片。
媒体团成员、中安在线编辑程旋参观完延安革命纪念馆后深有感触地说:“我是安徽合肥人,今天是第一次来延安。延安革命纪念馆里展出的珍贵物品和照片让我感到敬畏,也让我深刻领悟到老一辈革命家不畏艰辛、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程旋说:“今天的参观对我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我将继承并发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延安迎来红色旅游新业态——住民宿、逛街区、看展演。
随着岁月的流逝,延安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了在传承中发展红色文化,我们不仅要系统挖掘整理红色资源,更要用活红色旅游资源,创新旅游方式。
在这方面,圣地河谷·金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进行了大胆尝试。它以老延安城的历史文脉和黄土民俗文化为主题,融合了民俗体验、实景演艺、非物质文化展示、文化艺术博物馆集群、文创主题院落、地道老字号美食街区、主题民宿群落、都市休闲生活和文创产业孵化基地等业态。
编辑:媒体团记者参观了圣地河谷·金延安街区。
编辑:媒体团记者们在圣地河谷·金延安街区体验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他们品尝了油圈圈、黄米饭等美食,感受了延安味道;欣赏了街区演艺,了解了千年往事;聆听了红色家风馆里的动人故事,重温了古城延安的红色记忆。
编辑:此外,文艺创作的力量也不容忽视。4月5日晚,媒体团在圣地河谷·金延安共同观看了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该剧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一位身背婴儿的红军女战士在弥留之际将孩子宏远托付给战友后,孩子跟随幸存的战士们艰难跋涉,来到安全温暖的家——延安保育院的故事。
主办方提供的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图片
该剧目立足于真实的历史,创作根植于现实。“延安保育院”是1938年由进步人士、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起成立的机构,旨在抚育战区难童、烈士遗孤和出征将士子弟、革命干部子女。在10多年的时间里,延安保育院共养育了5000多名孩子,培养了大批革命继承人,并用生命为孩子们创造了一方乐土,在连天的炮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悉,《延安保育院》已经常态化演出12年了。这部剧目成为了全国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和大众游客重温革命历史、学习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情景教学课。它不仅是一部戏剧,更是一部延安精神的浓缩之作。
媒体团记者观看了《延安保育院》演出。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媒体团成员郭子涵在看剧过程中数度落泪。她表示,最让她感动的是革命战士为了养育和保护后代,所付出的母爱和流血牺牲。那些保育员也是十几岁的孩子,却用生命守护了国家的未来,令人震撼。
郭子涵说:“我们非常庆幸能够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也要像革命前辈一样,坚定信仰,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