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公租房保障实施细则出台!这些人员优先配租

宁波公租房保障实施细则出台!这些人员优先配租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据宁波市住建局消息,该市住建局、发改委、公安局、民政局等十部门联合发布了《宁波市公租房保障实施细则》。具体内容如下:

根据2023年1月31日施行的《宁波市公租房保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公租房的保障申请条件、条件认定标准、保障资格确认、实物配租保障、货币补贴保障和保障后续管理等具体规定进行了明确和细化。

那么,新出台的《实施细则》有哪些政策亮点呢?

和塘雅苑小区,摄影师:刘波。

“非本地城镇户籍家庭”被纳入保障范围。

填补过去政策中的保障空白。

根据《实施细则》,公租房保障家庭包括本地城镇户籍的困难家庭和非本地城镇户籍的困难家庭。

根据宁波市住房保障和房屋征收管理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构建分层分类的保障体系,《实施细则》将“本地城镇户籍困难家庭”细分为三类,分别是“城镇住房救助家庭”、“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同时,根据收入困难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城镇住房救助家庭,需要提供民政等部门核发的《宁波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等困难证明;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需要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上年度可支配收入的60%;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需要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上年度可支配收入的100%。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细则》中对“非本地城镇户籍家庭”的保障,弥补了本市其他地区除新就业无房职工和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以外的保障空白。同时,明确规定在本市各地缴纳社保年限可互认连续计算,解决当前人员流动性大、缴纳地调整频繁的现实问题。

四类保障对象的申请条件如下:

城镇住房救助家庭若要申请公租房保障,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申请人需满足以下条件:具有申请地区(县、市)城镇户籍,且为本市城镇常住人口;同时持有民政部门签发的《宁波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宁波市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证》或市总工会核发的《特困职工证》户主或持证人身份。共同申请人则为上述证件中所载明的正在保障人员。

2、如果家庭在本市没有现住房,或者家庭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低于申请地区(县、市)规定的标准,那么可以申请。

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公租房保障时,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申请人必须是具有申请地区(县、市)城镇户籍的本市城镇常住人口。如果申请人年龄未满28周岁,且属于单人户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那么在申请前12个月内,申请人必须在本市累计缴纳6个月(含)以上的社会保险,且社会保险处于在缴状态。

2、在申请前12个月内,家庭成员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财产不得超过申请地区(县、市)规定的标准。

3、家庭在本市没有现有的住房,或者家庭人均现有的住房建筑面积低于申请地区(县、市)规定的标准。

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公租房保障时,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申请人必须是具有申请地区(县、市)城镇户籍的本市城镇常住人口。如果申请人年龄未满28周岁,且属于单人户,那么他/她必须在申请前12个月内累计缴纳6个月(含)以上的社会保险,且社会保险处于在缴状态。

2、在申请前12个月内,家庭成员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财产不得超过申请地区(县、市)规定的标准。

3、家庭在本市没有现有的住房,或者家庭人均现有的住房建筑面积低于申请地区(县、市)规定的标准。

非本地城镇户籍的困难家庭,若要申请公租房保障,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申请人必须是与申请地区(县、市)的注册登记单位签订劳动(工作)合同,或者在申请地区(县、市)人力社保部门办理灵活就业登记,且为本市城镇常住人口。

2、在申请前12个月内,家庭成员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财产不得超过申请地区(县、市)规定的标准。

3、家庭在我市无现有住房。

4、在申请前6个月内,主申请人需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且处于在缴状态。若主申请人与本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则在申请保障时,应在市级或申请地区(县、市)缴纳社会保险。

明确“线上线下”的申请渠道。

在申请受理方面,我们需要明确申请渠道。申请业务主要应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或“浙里办”APP申报。这样,群众就无需亲自到现场即可办理申请。同时,我们也规定了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受理机构,以便于线下辅助申请。

明确申请材料,规定一般家庭只需提供身份证、户口簿等基本材料,并强调通过政务共享平台能查询到的证明材料,无需重复提供。

明确两种公租房保障方式。

在保障方式方面,我们需要确定是采用实物配租还是货币补贴。

实物配租方面:对优先配租和定向配租家庭进行明确,坚持困难优先,确定不同情形家庭的配租排序:

对优先配租和定向配租家庭进行明确,坚持困难优先,确定不同情形家庭的配租排序:

“不同类别保障家庭的优先排序:城镇住房救助家庭(含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非本地城镇户籍困难家庭。”

“同类别不同情形家庭的优先排序:无房家庭、有房家庭。”张大伟说。

“同类别同情形下优先家庭:优抚对象、消防救援人员、家庭成员中有重度残疾人、三孩家庭、省部级(含)以上劳动模范、市级见义勇为人员、70岁(含)以上老人、从事基本公共服务行业一线从业人员。”褚福灵如是说。

同时,对于环卫、公交等基本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以及重点扶持企业困难职工等特定群体,经当地政府同意后,可给予定向配租。

关于人口户型的配租原则,规定如下:1-2人家庭可配租一居室;3人及以上家庭可配租二居室及以上。但需注意,家庭成员两代之间不得相互配租。

在房源充足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适当放宽配租户型和面积的要求,但原则上不超过公租房保障面积标准的1.5倍。

在货币补贴方面,我们明确了各类家庭的保障原则。对于本地城镇户籍的困难家庭,我们规定应按照申请进行全面保障。

明确各类家庭的保障原则,对本地城镇户籍困难家庭,规定依申请应保尽保;

对于非本地城镇户籍的困难家庭,我们将根据货币补贴保障计划有序地进行保障。我们明确规定,排序在保障计划数内的家庭应及时得到保障,而排序在计划数外的家庭则应在一年内得到保障。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查看细则全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