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健康德州”,关注我们吧。
编辑:我的孩子最近出现了发热、嗓子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口腔咽喉部还长出了灰白色疱疹。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请问这个病是否严重?
编辑: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主要集中在1-7岁的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4-7月或夏秋季是发病的高峰期。这种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每到高发季节,全国各地的患儿人数都会剧增。
编辑:图片版权问题,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它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为主要特征,主要通过粪-口或呼吸道传播,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和快速传播的特点。
疱疹性咽峡炎常见于夏秋季,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小宝宝。幼儿园(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是它们最容易下手的地方,往往出现聚集性疫情或暴发疫情。
疱疹性咽峡炎与大家熟知的“表兄弟”——手足口病有高达99.99%的相似度。
家长可以参照以上症状进行辨别:1.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属于传染性疾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
1.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传染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
2.这两种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它们之间的病毒存在许多重叠之处,这使得症状与传播非常相似。如果不经过专业医疗人员的诊断,很容易出现误诊或误断的情况。
:潜伏期(2-7天):患儿无任何症状,但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
:前驱期(1-2天):患者会突然出现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体温可达38°C-40°C,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在水疱期(2-3天),除了高烧之外,口腔上腭粘膜还会出现水疱。
溃疡期:体温降低或退烧,但这也是患儿最痛苦的时期,由于溃疡疼痛会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在患病期间,家长应随时监测孩子的体温,并采取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物来防止高热惊厥。
03
宝宝患上疱疹性咽峡炎后,应该如何护理呢?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相似,由多种肠道病毒(主要为卡萨奇病毒A型和EV-A71)引起。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A71,简写EV-A71。它常常表现为急性发热、咽部疱疹、咽喉痛、流口水、厌食、呕吐甚至抽搐等。大多数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身上,通过粪-口或呼吸道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早教班和幼儿园容易成为重灾区。
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真相是:没有特效药。
尽管疱疹性咽峡炎目前没有特效药,但利巴韦林并不能有效治疗该疾病。此外,抗生素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如果宝宝不幸患上了这种疾病,也不必过于紧张。疱疹性咽峡炎属于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儿会在4~6天内自行康复。
这病并没有特效药。如果没有合并细菌感染,也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关键在于对症处理。
1.请注意隔离,以避免交叉感染。请做好呼吸道隔离,并在家中隔离2周。
2.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洁,保持空气流通。
3.饮食要清淡,避免食用过烫、辛辣、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可以进食流食或半流食,一日三餐要少食多餐。
4.口腔护理:饭后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对于低龄患儿,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
5.对于发热患儿的护理,应注意不要给患儿穿过厚的衣服;鼓励患儿多喝水;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并经常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和伴随的症状,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建议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及时就诊。
当然,最好不要被它缠上,但如果想要保护宝宝,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
1.勤洗手。
在饭前和便后,以及外出回家后,应该用流动的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洗手,并且持续至少20秒。
2.勤于通风。
每天应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在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带宝宝到人多或空气流通不畅的地方。
3.勤于清洁。
当宝宝的餐具、奶瓶等物品需要消毒时,应该先将其煮沸20分钟,或者使用高温消毒的方法。此外,宝宝的玩具和被褥等物品也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
4.加强锻炼。
日常带宝宝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5.尽量避免人群聚集。
在人口流动大的地方,接触病原菌的几率相对会增加。在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期间,应避免前往人群集中的地方。
需要注意的是,6月份也要防范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表兄弟”,患病后,会在口腔内长疱疹。不过,对于这两种疾病,日常防护措施都是一样的。家长们都应该记住哦~
来源:山东疾控、南宁疾控、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