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心神惊悸。
详细内容请收听下方语音讲解:神惊。
神惊
神惊的产生源于内心,交于肾脏,则神清而不摇。如果神不与精气相交,就会产生惊悸,其原因在于胆胃之不降。
乙木上升,生出君火;甲木下降,化为相火。升为君,降为相,虽异体而殊名,实同本而共根。相火下降,依赖胃土;胃气右转,阳气随土蛰伏;相火下根,因此胆壮而神谧。相火即君火之佐,相火下秘,则君火根深不飞动,因此心定而神安。
如果胃土不降,相火就会失根,从而出现虚浮、惊怯、神宇不宁的症状。这是因为君相同气,臣败而君危,所以魂摇而神荡。如果阳神秘藏,就会感到甘寝、善记;如果阳泄而不藏,就会变得善忘、不寐。
胃土不降,由于脾土湿润。足阳明经化气于燥金,性清降而收敛,金收而水藏,故阳蛰于坎府。湿则胃土上郁,收令不行,故火泄而阳飞也。
火在上部,肾水沉寒,阴气凝聚,时间长久,更加坚固,形状像怀胎的胎儿,这就是奔豚。奔豚是肾肝阴气凝聚而不散。水寒木枯,郁热生风,不停摇晃,则心悸动。心悸出现在脐下,则根本摇晃,奔豚发作。奔豚上腾,侮辱土陵,心悸欲死,是最剧烈的症状。数年后,火败土崩,人就会死亡。
大凡脾肾寒湿,皆有惊悸之证。若惊悸不愈,则必生奔豚积块。此皆因中气亏损,阴盛阳虚所致。庸工不解,误以为心血不足,遂以归脾、补心之方,清凉滋润,助阴伐阳。百不一生,最可伤也。
少阳相火的性质极其强烈,对于那些患有惊悸症状的人来说,当阳气衰败、火焰熄灭时,这并不是少阳相火旺盛的象征。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少阳相火都极其旺盛,例如小建中和炙甘草的两种证状。这是由于少阳相火过于旺盛,需要通过芍药和生地的药材来清除胆胃中的燥热,而这种症状在中医学中非常少见。
金鼎汤(甘草二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桂枝三钱,芍药三钱,龙骨二钱,牡蛎三钱)。
甘草二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桂枝三钱,芍药三钱,龙骨二钱,牡蛎三钱。
将药材煎大半杯,温服。
对于惊悸之证,由于土湿胃逆,相火不藏,因此应用茯苓去湿,半夏降胃,桂枝达肝,芍药敛胆。龙骨、牡蛎能够藏精聚神,以蛰阳根。当阳降根深时,魂谧神安,惊悸不作。
若上热,则加倍芍药以清胆火;若下寒,则加附子以温肾水。
如果病情严重,年数已久,出现奔豚凝结,少腹气块,坚硬且寒冷,这表明阴邪已经盛行,可以适当使用附子。
燥土去湿,调理脾胃,随后以温燥之药熬制膏药,贴敷患处。
(方剂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问诊点这里:问诊流程。
往期文章回顾:
让我们一起拒绝毒品,保护自己。
好了,今天就先聊到这里!
请将此内容分享至【朋友圈】,邀请您的亲人们一同关注公众号《小孙说医》,学习中医智慧,守护家人健康!
上士听闻道,勤奋实践;中士听闻道,半信半疑;下士听闻道,大笑不已。
不笑不足以为道!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