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部电影的妈妈,都治愈了自己,从此家中再也无怨妇

看了这部电影的妈妈,都治愈了自己,从此家中再也无怨妇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也是一生幸福的保障。

亲爱的妈妈们,请好好爱自己,这样你将会获得更多的善意和爱意。

作者:西瓜妈

来源:妈妈抱团原创。

最近,国内上映了一部印度家庭喜剧片,名为《印式英语》。女主人公莎希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

莎希是一位全职家庭主妇,她在外人看来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的丈夫事业有成,两个孩子也都很聪明可爱。

拥有如此完美的人生剧本,按照常理来说,应该不会有任何烦恼吧?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幸福美满,但实际上却充满了苦楚。她每天忙于家务,操持家庭,但在丈夫眼中,她唯一的优点就是擅长烹饪,除此之外,她一无所知。

每天忙里忙外,操持家务,但在丈夫眼里,她唯一的优点就是做饭好吃,其它啥也不懂。

她事无巨细地照顾女儿的饮食起居,但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且不会英语,她遭到了女儿的讽刺和嫌弃。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令人心碎。

女儿的学校即将召开家长会,然而她的丈夫因工作原因无法出席。莎希被要求前往参加,但女儿却极力反对。

“你连英语都不会,还是不要去了。

不需要,我会说你生病了,爸爸出差了。

”这句话激起了莎希的斗志,她坚持一定要去。

然而,当莎希到达学校后,她无法理解班主任的反馈。她只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词汇,对于复杂的句子,她根本听不懂。最后,她不得不恳求老师用印度语进行交流。

编辑:女儿站在一旁,脸上充满了尴尬和嫌弃。

编辑:回家的路上,她依然不停地抱怨,说自己丢脸,不仅不会讲英语,说话也毫无水平.

编辑:她默默地忍受了十几年的付出,以为只要委屈求全,就能换来丈夫和孩子对她的理解。然而,她没想到最终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

然而,莎希的困境只是一个缩影,在她的影子背后,还有无数母亲的辛酸与泪水。

许多妈妈为了家庭,倾注了她们所有的努力。

却忘记了爱自己?

我有一个闺蜜,她长得很好看,气质也很出众,而且工作能力也很强。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生了孩子,辞去了工作,过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刚开始,我们都很羡慕那些能干的丈夫和乖顺的孩子。这样的生活,谁能不爱呢?

然而,每天重复洗衣服和做饭的日子并没有让她获得家人的认可和感激。相反,她与社会脱节了,和丈夫无话可说,与孩子的隔阂也越来越大。

以前,她毫不犹豫地购买了上千元的保养品,但现在,即使是最基本的护肤品,她也要谨慎使用。

过去,她的生活中充满了电影、音乐、阅读和健身。但现在,她只剩下油盐酱醋和家长里短。

长期下来,怨念会逐渐加深。最终,夫妻俩以离婚告终,孩子也因为厌恶她怨气太重,不愿意和她一起生活。

我想起了美国作家苏兹·卢拉在《母亲进化论》一书中所说:一个内心匮乏、没有好好关照自己的母亲,就像一辆油箱已经空了的车子,无论你如何使劲踩油门,都不过是在空转。

一个内心匮乏、没有好好关照自己的母亲,就像一辆油箱已经空了的车子,无论你如何使劲踩油门,都不过是在空转。

妈妈的伟大,不是靠抛弃自己,牺牲自己来换取的。

一个不热爱自己的母亲,又怎能拥有足够的能量去关爱孩子,经营家庭呢?

我的闺蜜就是这样,电影中的女主角莎希也是如此。

但好在,莎希因为一个偶然的契机,开启了一场绝望主妇的“自救”之旅,并最终获得了圆满的结局。

在报名了英语学习班后,莎希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之中。当她被老师赞赏时,她第一次肯定了自己,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只会做杜拉球的主妇,而是一个“企业家”。

在她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身上的那段时间里,她深深地感受到了为自己而活的快乐和兴奋。

曾经,她以为是生活和岁月使她失去了魅力,使她的丈夫不再重视她。但最终,她发现自己无视了自己。

而当她开始关注自己,爱上自己的时候,所有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连她的丈夫和孩子都开始喜欢她。

影片的最后,莎希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当你不喜欢自己时,你就会不喜欢周围的一切。但当你学会爱自己时,原本平静的生活就会焕然一新,变得更加美好。

当你不喜欢自己,就会不喜欢周围的一切,当你学会爱自己,原来沉寂的生活,就会焕然一新,变得更加美好。

只有学会自我成长,我们才能在婚姻中找到平衡,使家庭幸福美满。

孩子是我们的孩子,但我们才是自己人生的掌控者。

只有先爱护自己,才能拥有足够的能量去呵护孩子,促进家庭的繁荣。

无私的母亲

无法培养出具有内驱力的孩子。

作家苏芩曾经说过:“女人身上的所有焦虑和戾气,都是因为被亏待而产生的。

“女人身上所有的焦虑和戾气,都是被亏待出来的。”

见过太多的母亲,为了孩子,不敢吃不敢穿,竭尽全力只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

这种自我牺牲的感觉,如果长期存在,只会积累越来越多的怨气。一旦孩子取得的成绩与我们的付出不成正比,我们的情绪就会随时崩溃。

经典短片《茉莉的最后一天》中,妈妈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为了让女儿能够成才,一位海归硕士毕业的母亲,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女儿的培养中。

然而,女儿的成绩并未如愿。

妈妈感到有些不公平,她认为女儿辜负了她的牺牲。她经常对女儿抱怨和指责:“如果不是因为生了你们,我现在也是一名教授。为什么我放弃了教授的工作,在这里受你的气呢?

“要是没有生你们,我现在也是一个教授。为什么我放着教授不做,在这里受你的气啊。”

“你不好好学习,我怎么能够休息呢?外面有很多人都在等待着我们,这个脸我不能丢弃。

这些费用都是我节衣缩食才凑齐的,如果不好好读书,那就是不孝。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总是说:“你是否对得起我们?

没有一个孩子能够承受父母放弃自我的压力。最终,这份沉重的母爱导致了女儿抑郁症的发生,并促使她在深夜跳楼自杀。

付出太多,反而害了孩子;给予太多,孩子无法承受。

妈妈只有先好好爱自己,才能给予孩子更充足、更温暖的爱。

编辑:就像演员孙俪一样,在儿子等等出生后,她将生活的重心几乎都放在了儿子身上,这导致她焦虑不安。

编辑:后来,她逐渐转移注意力,坚持练习普拉提,学习书法,插花酿酒,制作美食。当她开始关注自己,每天都充满活力和能量。

编辑:在她的影响下,孩子们也充满了阳光和自信。他们做事充满动力,就像在充满爱的家庭中成长一样。

真正高质量的爱,有时候需要“自私”一些。

无需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只需把自己活成一束光芒,便能为孩子带来温暖与力量。

正如电影《塔利》中所言:“你应该好好放松一下,如果不能照顾好自己,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母亲。所以,好好享受吧!

“你应该好好放松一下,不能照顾好自己就不能当个好母亲,所以,好好享受吧!”

对孩子来说,只有你善待自己,他们才能更加潇洒地生活,活出精彩。

富养自己,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家庭才能享受松弛和幸福。

最好的家庭关系,不是母亲的单方面付出,而是整个家庭之间的双向奔赴。

一个女性只有通过经营自己,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伴侣,为孩子提供一个完美的母亲形象,从而使整个家庭更加紧密地凝聚在一起,享受生活的乐趣,品味生活的美妙。

前段时间,媒体疯狂报道了一位名叫张枚的三孩妈妈。她拥有一份清醒的认知。

作为哈佛商学院校友会董事和美国旅行杂志A+榜单上的“中国专家”,张枚在教育孩子之余不忘投资自己。

她总是有时间去全国各地旅行,以丰富自己的见识。

事业蒸蒸日上,她经常受邀在各地举办讲座。

今年已经快到半百的年纪,但我仍然决定重返校园,与孩子们一起在名校求学。

在她看来,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帮助,就是让他们看到人生中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事实证明,她执着而从容的处事风格赢得了回应。在她的影响下,三个孩子从小就表现出极强的主见。家庭关系也日益和谐融洽。

作家周国平曾说过:“在人世间,我们所要承担的一切责任中,最根本的一项就是真正成为自己,展现出我们独特的个性与价值。

“在人世间的一切责任中,最根本的责任就是真正成为你自己,活出你独特的个性和价值来。”

然而,许多女性在结婚生子后,会逐渐迷失自我。她们在扮演母亲和妻子的角色时,常常会忘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最终,在日复一日的时光流逝中,我们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披头散发的中年女子。

然而,没有任何孩子会爱上一个无知无觉的母亲,也没有任何丈夫能够忍受一个无聊乏味的伴侣。

如果您不懂得投资自己,不懂得经营自己,那么您就会产生一肚子怨气,最终整个家庭也会变得乌烟瘴气。

所以,无论何时,妈妈们都应该记住:富养自己,就是富养孩子。只有爱自己,才能为整个家庭带来福祉。

在日常生活中,不妨给自己一些“犒劳”,不必追求昂贵的奢侈品,只需在现有基础上,满足一下自己的需求;

偶尔给自己放个假,去旅行。重点不在于去豪华的地方,而在于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扩大格局、提高认知。

在闲暇时光,给自己留出一些独处的时间,阅读书籍、聆听音乐,这些精神上的滋养,将为你保持愉悦的心情提供持续的能量。

当你拥有好情绪时,你的家庭也会变得轻松愉快。

《先斟满自己的杯子》一书中提到:“不要等待他人来斟满你的杯子,也不要一味地无私奉献。如果我们能先将自己面前的杯子斟满,让自己心满意足地幸福快乐,那么我们才能将这份幸福传递给他人,并快乐地接受他人的馈赠。”

“不要等待别人来斟满自己的杯子,也不要一味的无私奉献,如果我们能先将自己面前的杯子斟满,心满意足地幸福快乐了,才能溢出幸福给别人,也才能快乐的接受别人的给予。”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焦虑也时有发生。有些妈妈选择抱怨,不知不觉中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怨妇”。

而有的妈妈则能够随时保持充沛的精力,为孩子提供持久的支持,为家庭指引方向。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妈妈是否懂得爱护自己、关心自己。

一个善待自己的母亲,能够释放出她的爱。而一个富养自己的母亲,能够用积极的心态,将幸福的能量回馈给她的家庭。

人到中年,不成为“怨妇”,这句至理名言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爱自己,富养自己,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本文系妈妈抱团原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