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扫描|地名故事:申港

临港扫描|地名故事:申港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申港。

申港古称申浦,其集镇因申港河而得名。

申港位于县境西部,北临长江,西南与武进接壤,东与夏港、南与南闸相连,西与西石桥、利港毗邻。据清代顾祖禹所著《读史方舆纪要》记载:“申浦,县西三十里,一名申港。相传春申君所开,导江南流,置田为上下屯。又南经武进县界分为二:东入无锡五泻河,西入武进三山港,俱达于运河。”

”▲春申君黄歇的雕像。

春申君黄歇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君子”。2200年前,春申君黄歇因帮助楚国扶助楚王有功而被改封为江东吴地,江阴就是江东吴地的地方。据《越绝书》记载,春申君来到江阴后,经过考察发现江阴大部分地区良田甚少,水灾连年,饥荒遍地。宋代著名词人陈刚中在《涝》中形容:“暨阳古泽中,今岁仍大水。舟行民田中,一浪四十里。农夫相对泣,父子饥欲死。”

”▲春申公园。

春申君大胆设想,决心整治水利,造福百姓。他整治水利的主要功绩包括:在江阴西部申港打通芙蓉湖和长江的通道,开凿申浦河,引流入江,筑堤造田;在江阴东部君山西侧长江口开凿黄田港,引江水溉田。

据《辞海》记载,芙蓉湖位于申港以南,原名上湖,面积达一万四千顷,烟波浩渺,一望无际。古代江阴西部申港地区北临长江,南接芙蓉湖,在江与湖的夹击下,遍布沼泽,人们选择高处居住。春申君带领吴地百姓日夜开凿,连续多年挖掘,终于在江阴西部挖通了与无锡五泻河、三水港并与江南河相连的九曲十八弯的人工河申浦河。春申君将芙蓉湖和长江通过申浦河连接起来,引流入江,筑堤造田。申浦河从长江向南分为两支,东入无锡,西入武进,极大地方便了沿途的农田灌溉和舟船航运。

▲图片来源:

“丹树村边烛火微,碧流明处雁初飞。萧条落叶垂柳岸,隔水寥寥闻捣衣。”,这是唐朝李绅对芙蓉湖的赞美诗句。北宋时期,曾任湖州太守的胡宿在《却到无锡望芙蓉湖》中写道:“小湖香艳战芙蓉,碧叶田田拥钓篷。岚气欲飞山隔岸,秋波不动水摇空。翩翩雪鸟争投浦,拨刺霜鳞对掷风。正是沧浪濯缨日,一竿多谢紫溪翁。”虽然如诗如画的芙蓉湖已经消失,但春申君带领吴地百姓开挖的申浦河却成为了太湖水进入长江的通道之一。

▲季子祠古戏台。

申港被誉为“延陵古邑、春申旧封”,是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三让王位的避耕之地,也是晚清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缪荃孙的故乡。清代乾隆《江阴县志》称申港“廛肆比密,墟落郁葱。当郡行之半道,俗尚耕读”。唐永泰元年(765)申港置市,宋为江阴境内四个大镇之一,并设寨,置巡检司。清代设申港镇、虞门镇。民国时分为申港、虞门、滨江、崇文、景贤5乡。解放初建申港镇。1951年为申港、崇文、滨江、景贤、横塘、虞门6乡。1957年合为申港乡。1958年成立申港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6月23日撤乡建镇。2008年6月撤镇建街道。2013年3月,并入临港街道。2017年10月,撤销临港街道办事处,重建申港街道办事处。

▲缪荃孙图书馆的建筑风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