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6月14日,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教授、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副主任、元宇宙与虚实交互联合研究院院长赵星,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师生带来“跨、通、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系列讲座第三场——《深度数字化:AIGC与“元宇宙”》。
赵星教授在讲座中从“深度数字化”、“人工智能的奇点”和“元宇宙”三个方面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分享,共同探讨了元宇宙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前沿发展。
赵老师指出,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爆发的真正内核是深度数字化。他强调,过去的数字化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即数字化产品并未从用户端(C端)出发,还原真实的世界。而深度数字化的技术范式则呈现从平面化、可视化的互联网向三维化、可交互的数字世界还原。这是一种颠覆性变革,将对经济社会及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即数字化深度嵌入C端,包括数字化生产、管理、流通、消费和生活五个方面。
在第二部分中,赵老师详细讲解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之间的区别和特点。他指出,AIGC技术已经在智能办公、智能写作、智能设计、图像生成和视频生成等方面得到了应用。他强调,AIGC的延展价值有三个场景,它们具备明显的增长潜力——内容制作营销、合成数据生成和数智人新体验。其中,数智人新体验被誉为元宇宙的“主赛道”之一,与内容制作营销和合成数据生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赵老师通过展示他团队制作的以他本人为原型的“数智人”实例,向师生们展示了高仿真数智人目前在在线教育、课程录制、在线报告等场景中所能达到的效果。随后,他对ChatGPT造成的轰动效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从多方面分析了未来AIGC技术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在第三部分,赵老师与师生们共同探讨了元宇宙的相关内容。他指出,元宇宙的本质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抽象,而使其可见、可及、可交互、可创造价值则是全人类一直努力的目标。
赵老师通过Roblox游戏、“无聊猿”项目、茅台的元宇宙世界和虚拟摄影棚等案例,总结出了当前元宇宙的现状。尽管元宇宙技术令人兴奋,但我们目前仍处于“前元宇宙时代”的阶段,原因是我们缺少一个C端爆款产品。
赵老师的讲座引发了师生们热烈的反响。研究生院的江松老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随后,上外的学子们与赵老师就人工智能的治理模式和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深度数字化:AIGC与“元宇宙”》是上外“跨、通、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三大系列讲座的第三场。作为国内首个将国别区域研究作为学校发展战略的高校,近年来,上外一直致力于围绕理念创新、实践创新、话语创新三个方面进行持续发力。他们紧紧抓住“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卓越区域国别人才特征,以培养学生的“政治定力、语言能力、学科能力、话语能力”为目标,尤其关注科技前沿与未来发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方法。
这次讲座在松江7121教室成功举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数字化等主题的机会。这场讲座吸引了来自不同专业师生的参与,是上外贯彻“跨、通、融”人才培养理念的现实实践。通过学术讲座和知识交流,师生们对元宇宙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及数字化等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