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值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仁化县举办了一场为期两天的美食节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宣传展示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成效,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食文化的浓厚氛围。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朱伙新,县领导李伟杰、邓田庭、叶剑斌、刘普新均参加了此次活动。
为了让市民全方位感受仁化县非遗文化,活动设置了四个主题区域:看得见的“非遗”盛典、品得到的“非遗”美食、游得到的“非遗”古村和玩得到的“非遗”游戏。在启动仪式上,市、县领导和嘉宾共同启动了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美食节活动,并向广大市民朋友发出热情邀约,热忱欢迎大家走进石塘,感受石塘之美。在精彩纷呈的节目展演环节,如情景表演唱《月姐歌盛世》和舞狮表演,非遗节目引得现场观众喝彩不断。此外,月姐歌、石塘堆花米酒酿造技艺非遗传承人还来到现场,为观众献上一场精彩纷呈的非遗盛事。
舞台两侧,设有石塘堆花米酒、丹霞红豆饰品、仁化竹篾编织、红山白毛茶、杨泰和米饼等22个非遗产品展位,精彩纷呈,热闹非凡。非遗美食、非遗产品备受市民游客喜爱。为让市民体验更丰富,记者看到现场非遗传承人也在“花式秀绝活”;其中,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仁化土法造纸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刘世祥正在用“小型土法造纸装置”介绍造纸技艺和原理。刘世祥开心告诉记者,活动为他们提供与市民近距离接触机会,带动更多人感受非遗文化,推动文化传承。现场吕小姐表示:“在这个活动中,可以一边吃、一边玩、一边感受非遗文化,能充分感受到非遗文化魅力,感觉‘活’起来。”
此外,现场还特别设置了仁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全面展示仁化非遗项目,让市民群众尽享非遗文化盛宴。据了解,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县在石塘镇持续开展两天活动,将非遗、美食、体验灵动地融合在一起,让市民游客有得吃、有得玩、有得看,助推非遗与现代生活相链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全县认定非遗传承人14名。仁化县致力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深挖非遗文创旅游手信、非遗旅游线路、非遗文化演艺等项目,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非遗进乡村”“小传承人培育”等活动,引领业态升级、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仁化县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沈家富介绍说:“下一步,仁化县将充分挖掘、展示我县特色非遗项目特色,通过举办系列市民喜闻乐见的文旅活动,引导广大民众畅享非遗购、探访非遗味、共赴非遗游,让人民群众在平常美食中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中的成果。
美食主题区域共邀请了26家美食商,汇聚了小龙虾、客家糍粑、烧烤、炸串、冰饮等各类美食。场面火爆,部分美食不到1小时就全部售罄。此外,现场还举办了“粤菜师傅”韶州客家菜仁化石塘十二碗擂台赛。22位粤菜师傅现场制作了44道美食,专家和大众现场试吃,评比热闹非凡。
石塘镇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其中包括非遗文化、红色文化、古村文化等。这些文化遗产在石塘镇交汇融合,熠熠生辉。其中,石塘月姐歌和石塘堆花米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两项历史悠久、地域特色明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科学保护中传承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也增强了人们对文化认同和归属感。
这是一场文化与美食的盛会,也是一场文化与美食的盛宴。接下来,仁化县将致力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创新非遗保护传承,全面推进文化遗产保护高质量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让文化遗产更好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促进文旅消费,提振行业信心。我们致力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与丹霞自然风光游览深度融合,促进仁化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