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何万篷: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新命题

媒体聚焦|何万篷: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新命题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前滩综合研究

决策研究 数据应用。这样更简洁明了。

公共活动 共同基金编者按:

编者按:2023年6月6日,《解放日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特刊11版及上观新闻客户端刊发了我院院长、首席研究员何万篷的文章《示范区新命题》。现在,我们全文转载如下:示范区新命题

示范区 新命题

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的院长兼

首席研究员何万篷先生。

近些年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直保持着极强的定力,通过“投石问路”的方式,将“你我他”转化为我们的优势。示范区将优美的风景融入大都市,促进了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目标的推动下,示范区的基础日益稳固,想象空间也随之打开。可以预见,在区域软硬实力融合并进、空间接应、政策接力、产业接续的效应推动下,示范区将加速展现出其独特的软硬实力融合并进的魅力。

当然,我们还可以提出一系列新命题。例如,如何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活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协调发展。示范区将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作为最高优先级,不进行集中连片开发。服务经济等产业可以分布式布局,但更多先进制造和科技创新产业仍需相对集中布局。这就需要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将点上、块上的产业载体及其功能低成本、零时滞、高便捷地互联互通,确保协调协同协作,提升地区经济活动浓度和总体效率。

进一步思考,我们还可以问:是“实心”更好,还是“空心”更好?所谓“实心”,就是强行投入,在短时间内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力度,主要投资于产业项目,扩大本地区、当地税基税源,使其产生真金白银,扩大蛋糕。所谓“空心”,也是强行投入,但主要致力于高水平常规基建、新基建(信息化)、公共服务创新供给,增加当地流量,提高资源要素可贸易性,快速进出,优进优出。产业项目落地是“留”,而大流量背后也有很多“留”文章可做,真正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

示范区改革联动、系统集成、要素集聚的工作,可以获得高分。如果再加上辐射牵引,那就完美了。这需要强大的经济动能。本地区水网密布,水体众多,如“一河三湖”(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水面率高达20.3%。经济水面也要扩大,经济水位要提升。这样才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将“高颜值”加快转化为“高价值”。

当然,“实心”和“空心”的要义在于从全过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视野,清除障碍,打破合成谬误,超越“三级八方”的即期利益(“三级”即省、市、县三级,“八方”即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苏州市、嘉兴市以及上海青浦区、苏州吴江区、嘉兴嘉善县)。这不在于一城一地、一时一刻,而在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市场化、制度型。因此,建议创设一些促进大循环的功能型、网络化、节点性平台,放大流量,提升能级,服务于双循环建设新格局。可以果断坚定地开展探索,在特定领域、特定地域,通过特定机制、特定措施,勇毅作为,使示范区成为坚韧的全球竞合单元。面向全球竞争合作和面向国内合作协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示范区不断刷新内在先进性,动态回答“拿什么来引领和实现”,以应对全球和国内竞争合作。

采编:朱子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