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618”,白酒市场表现并不突出,促销力度也不够明显。然而,实际的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
6月19日,中国酒业协会市场专业委员会发布了《2023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显示,51.43%的受访酒行业从业者认为上半年市场遇冷,整体渠道库存仍处于高位。
自2022年以来,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国内白酒消费受到了明显的冲击。尽管2023年春节出现了酒水“小阳春”,但3月份开始白酒消费再次降温。尽管在5月份宴会市场的推动下,白酒市场动销有所回暖,但市场仍然处于弱复苏状态。
根据报告,与疫情之前相比,节后的传统淡季来得更早。通常情况下,春节后经销商会进行一次补货,但今年这一惯例被打破了。传统的“商务、团购、宴席”三驾马车(即宴席用酒、五一和商务/团购)中,只有宴席用酒市场表现较好,而其他两驾马车表现较弱。这也说明渠道库存仍然较高,尚未通过春节旺季消化完成。
天津的酒水批发商王伟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最近临近端午节和暑假,宴席市场出现了回暖迹象。然而,整体酒水生意,包括白酒、葡萄酒等,仍然清淡。除了部分酒企的核心产品外,整体市场动销缓慢,终端商的进货意愿也不强烈。
山东济南经销商李营表示,今年以来,部分白酒客户的购买频次和购买量均有所减少,不及往年。然而,李营对此稍感欣慰的是,目前市场价格倒挂的情况略有好转。他销售的某清香白酒品牌的大单品开票价为438元/瓶,而今年2月份只能卖到370元-380元/瓶,价格倒挂明显。但近期又回到了410元/瓶左右。
长期以来,国内酒类产业一直存在着“厂强商弱”的情况。在此背景下,经销商一直扮演着市场缓冲器的角色,他们有节奏地帮助酒企消化库存。然而,自2022年以来,渠道库存不断增加,经销商的压力也迅速增大。今年上半年,这种情况并未出现明显好转。
根据报告,与2022年同期相比,2023年1月至5月,36%的受访经销商认为现金流压力有所增加,48%的受访者认为库存压力有所增加,64%的经销商认为“市场价格倒挂”的程度有所增长。
知趣咨询总经理蔡学飞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价格倒挂更多是一种市场恐慌情绪。自疫情爆发以来,酒商便有意识地控制库存,头部企业也在加强核心产品的管控。倒挂的产品大多缺乏品牌力,而真正的名酒企核心产品倒挂并不多。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特征,国内白酒市场形成了“根系型”的销售网络。白酒企业通过多层级分销体系销售白酒,价格体系成为维持这一多级分销模式的关键。因此,即使渠道库存有压力,头部白酒企业也会利用其强势地位,不允许经销商低价“去库存”。
例如,在“618”大促期间,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上发现,白酒促销主要集中在中小品牌和经销商开发的产品上,而头部酒企的核心产品优惠力度并不大,甚至比线下销售价格还要高。例如,第八代五粮液的售价基本在千元/瓶左右,只有个别门店使用平台限量券后价格才会低于900元,而线下零售价格则在970元到980元/瓶之间;郎酒的618官方售价为千元/瓶,但实际线下零售价格约为900元/瓶。
报告显示,近年来酒厂面临着诸多压力。一方面,酒厂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对业绩增长的期望也在不断增强。为了应对这些压力,酒厂不断进行产能扩张。然而,现有的白酒流通格局往往会导致社会库存总量过大。在过去三年中,外部因素加速推动行业供需矛盾接近临界点,周期性调整也是必然的。
对于下半年白酒市场的预期,多数受访酒行业从业者持观望态度。其中,51.43%的受访酒商选择谨慎乐观,而认为需要谨慎的经销商占比为34.29%。
在武汉京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竹青看来,2023年上半年酒业市场仍将以消化前期库存和稳定批价为主。同时,酒业强分化趋势将愈发明显,强者恒强,弱者更弱。
说明:从售价角度来看,白酒行业可以分为四类:高端白酒(售价超过800元)、次高端白酒(售价在300-800元之间)、中端白酒(售价在100-300元之间)和低端白酒(售价在100元以下)。
白酒行业从售价角度把品牌白酒划分为四类:高端白酒(800元以上)、次高端白酒(300-800元)、中端白酒(100-300元)和低端白酒(100元以下)。
本月值班领导为执行会长张武子,常务副会长杨小玲,副会长王金萍。
来源:第一财经(版权归原作者,侵权联系删除),欢迎留言、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