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课程故事丨大二班《制作帐篷》

STEAM课程故事丨大二班《制作帐篷》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01项目背景:

在班级家长会上,老师向家长们介绍了毕业班的活动,其中包括“勇敢者之夜”——幼儿园露营活动。家长们对此感到非常新奇,回到家后,他们纷纷与自己的孩子讨论这件事。

第二天早上,小艾同学好奇地问道:“老师,我妈妈说毕业时我们要在幼儿园露营,这是真的吗?

霏霏:是的,我妈妈也告诉我了,哥哥以前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是在幼儿园帐篷里过夜!

宁宁:帐篷里睡觉?那没有帐篷的小朋友该怎么办呢?帐篷里能住下这么多人吗?露营是什么意思?........

........帐篷怎么搭?需要用到哪些材料?结合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我们一起开启了搭帐篷的探究之旅。

02学习目标:

科学(S):

1.能够积累调查与记录的经验,并有意识地进行帐篷探索。

2.初步了解如何增加摩擦力。

3.初步了解支架的数量与内部空间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技术(Technology)

1.了解如何搭建帐篷,并尝试探索固定支架和铺设面料的方法。

2.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材料来搭建帐篷。

工程(E)

1.判断哪些材料适合搭建帐篷,并尝试搭建帐篷支架模型。

2.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来修改设计图,不断优化材料,最终共同搭建出一顶帐篷。

艺术(A)部分。

1.我们将会尝试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绘制一幅帐篷设计图,其中包括材料、工具和装饰等方面的内容。

2.在对帐篷进行调查、设计和搭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记录我们的成果,并进行讨论和改进。

数学(M):

1.在帐篷活动中,我能够初步运用数字进行标号和记录。

2.在绘制帐篷设计图时,我们可以根据讨论结果来判断所需材料的数量。

03调查分析与活动体验

为了更好地了解各类帐篷的特点,孩子们和父母一起完成了“帐篷的秘密”调查表,记录了不同帐篷的支架、面料、形状和搭建方式等信息。

通过调查,孩子们发现一个帐篷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1.支撑杆(支撑整个帐篷)。

1.支撑杆(支撑整个帐篷);

2.篷布(具有保暖、防雨和防风的功能);

3.地垫(具有舒适坐卧功能,能够隔绝地面湿气和不平整)。

4.不同的帐篷需要不同的固定物来稳固,例如固定钉、插扣、绳索等(以防止帐篷被风吹走)。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搭建帐篷需要以下材料:木棍、麻绳和布。

材料:木棍、麻绳、布

工具:一把剪刀。

编辑:了解帐篷的知识。

编辑:幼儿们通过观察简易帐篷的基本构造,发现它由四个棍子和一块布组成。棍子的一端固定,四只脚撑开,每个面都是一个三角形。他们还通过观看视频和PPT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帐篷,包括金字塔帐篷、圆顶帐篷、三角帐篷、船型帐篷、蒙古包帐篷和屋脊帐篷等。小朋友们还实际观察了三角帐篷,他们都非常兴奋。

编辑:亲子共同搭建帐篷。

经过调查和分享,孩子们对帐篷的搭建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于是和家人一起尝试在家里搭建帐篷。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更加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帐篷的材质、搭建方式、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办法等。

04设计制作

我是一名小小设计师。

晓霏:我设计了两座双层帐篷,大人们住在下层,孩子们则在上层。帐篷之间还有一座桥梁,方便孩子们相互往来。

雅暄:我设计的帐篷就像蒙古包一样,两边用钉子固定,顶上还有旗子。

子扬:我设计了一款三角形帐篷,其两侧绘有彩色图案。每个面都呈三角形,顶部还有一颗爱心,整体造型非常温馨。这款爱心帐篷非常适合情侣们使用。

籽萱:我设计的三层帐篷可以带上我的好朋友去露营。每个帐篷上都有拉链!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

小帐篷的搭建。

在了解了支架的搭建材料和方式后,老师认为小朋友操作起来可能有些困难。然而,孩子们并不认同这一点,纷纷表示自己能够轻松完成。于是,老师建议大家利用教室里的材料,一起来尝试搭建一个小型支架。

粗吸管、细吸管、冰棍棒、废旧筷子等等,都是他们的小支架材料。不过,孩子们觉得材料还是太少,于是班级里的废旧报纸也被拿来卷成纸棒,作为他们的材料之一。

虽然材料很多,但这些材料能否成功搭建呢?哪些材料更合适?我们需要通过尝试来确定。

七七小朋友拿来了小树枝,曼曼拿来了吸管和籽萱拿来了报纸,其他孩子拿来了剪刀等工具。大家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始制作帐篷。

七七说:“我要把这几根树枝绑在一起,可是我不会绑。”她用一只手扶住树枝,另一只手拿着线,试图固定它。“老师,我不会,你能帮助我一下吗?”

老师回答道:“小朋友可以互相帮助和配合,你们试试看几个人合作。”

教师的帮助

在孩子们第一次尝试制作时,他们遇到了一个问题:如何绑住绳子。由于无法自行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无法继续下一步的制作。因此,老师介入并向幼儿介绍了捆绑固定的方法。

(1)最简单的搭建方法是将木棍顶端用绳子固定,然后下面展开,外面用布围起来。

(2)用树枝捆绑出帐篷的骨架。

(3)一个人无法完成的捆绑任务,可以两人一起完成。

蓬布的制作过程。

孩子们迅速地搭建起了帐篷的骨架,接下来,他们开始准备制作篷布。

问题:

如何制作篷布?

计划:

(1)找到所需的布料。

(2)将帐篷的骨架包围起来。

实施步骤:

子辛说:“这个布好大啊,我们要怎么做啊?”

曼曼说:“我觉得我们要先把布围上去看看。”

孩子们一起合作,慢慢地将布围在帐篷上,直到感觉合适为止。然后,他们使用剪刀将布剪断。接着,他们根据帐篷骨架的形状,慢慢地修剪多余的布。

孩子们用双面胶将布粘贴在了支架上。不一会儿,七七说:“好像没有门啊,这样怎么进去呢?”

霏霏突发奇想:“我们在这里剪开就可以啦!”她拿起剪刀,在篷布中间剪出一道门,果然可以轻松进出啦!孩子们欣喜若狂,在与同伴的共同努力下,帐篷终于大功告成。

4.发掘

(1)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计划,逐步完成帐篷的制作。

(2)当遇到整个帐篷被围住的情况时,孩子们能够自行商量,甚至可以把布剪开,制作出一个门。

印第安风格的小帐篷搭建。

在了解了帐篷的发展历史后,孩子们对印第安人使用的简单美观的小帐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认为使用自然材料制作的帐篷不仅简单,而且美观。因此,他们都渴望自己动手制作。

1.问题:

(1)如何固定支架?

(2)使用哪种材料更为合适?

2.制定计划:

(1)使用胶枪将支架固定在纸板上,以确保其稳固。

(2)采用毛线缠绕的方法进行制作。

3.实施。

“蒙古帐篷”

孩子们想到了一个有趣的想法:中班时,我们用插塑吸管材料制作了房子。那么,我们能否用同样的材料来制作“蒙古帐篷”呢?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1.计划。

(1)使用塑料材料,拼接搭建“蒙古帐篷”。

(2)共同完成。

3.实施。

帐篷的实际搭建。

在积累了丰富的制作帐篷模型经验之后,孩子们计划制作一个能够容纳人类的帐篷。

1.问题:

(1)在搭建大型帐篷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与搭建模型相比,有哪些不同?

(2)请问需要使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3)需要携带哪些工具?

2.制定计划:

(1)我们需要收集一些材料和工具,包括木棍、麻绳、剪刀、布、锯子和手套等。

(2)共同搭建帐篷。

3.实施。

(1)自由创作。

孩子们拿好准备好的材料和工具就开始自由组合进行搭建

——分享设计图和搭建计划。

——测量木棍,使其长度相同

合作搭建帐篷支架。

——设计并安装帐篷布

4.发觉

(1)4根木棍搭建的比3根木棍更难固定。

(2)4根木棍所搭建的帐篷,其空间相较于3根木棍所搭建的帐篷更为宽敞。

(3)通过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完成帐篷骨架的摆放和捆绑。

(4)将木棍横放在两根木棍之间,能够增强帐篷的稳固性。

05展示分享并总结评价。

在整个《制作帐篷》的活动中,每一次展示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和分享经验。活动中,我们分享了以下几类内容。

1.分享制作支架的过程,有助于加深幼儿对三角架稳定性的认识。

2.分享粘合材料,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综合探索能力和认知水平。

3.分享帐篷的大小,让幼儿了解空间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4.分享活动感受,帮助幼儿回顾梳理经验。

5.教师对活动进行观察,分享他们发现的支持幼儿在多个领域发展的内容。

06项目活动中的思考。

在STEM项目“自制帐篷”的实施过程中,幼儿们积极参与并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从制作到调整,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项目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克服了困难,坚持不懈,与同伴合作,迎接挑战。教师也在孩子们的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提高了项目实施与指导的能力。

1.同伴合作互助,勇于挑战困难。

对于大班的孩子们来说,自己设计并制作帐篷是一个挑战。但他们勇于尝试,体现了《指南》中的“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孩子们“自尊、自信、自主”,“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在制作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用麻绳捆绑杆子。孩子们尝试了多次,甚至找到老师寻求帮助。老师引导幼儿合作捆绑,一个人扶住、一个人捆绑,相互帮助。即使在一次次松脱下,孩子们仍然不放弃,最终战胜了困难。

2.反复探究,尝试促进深度学习。

“制作帐篷”涉及多个领域的问题,包括支架原理、模型与实物比例探索、力学辅助和风力等。学前阶段的幼儿主要通过直接感知、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学习。本项目充分尊重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以“制作帐篷”作为主线,通过认识帐篷、设计帐篷、制作帐篷和使用帐篷来解决问题,构建经验。在认知帐篷的过程中,幼儿了解了帐篷的结构和类型;在设计帐篷的过程中,发展了绘图能力,促进了幼儿对空间设计和物体图画表征能力的提升;在制作帐篷过程中,解决了支架构建、粘合安装和比例探索等工程、技术和科学问题,并发挥了合作能力,构建了学习共同体;在使用帐篷的过程中,体验了成果,完善了对帐篷的认识,促进了幼儿的发展。经过1个多月的探索,幼儿成功制作了帐篷,构建了关于帐篷制作的完整经验。结合班级环境创设和幼儿活动,发挥了帐篷的实用价值,并享受了项目成果带来的体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