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勇于面对“一马当先”,在风雨中展现“立马阵前”。
6月20日,中共广东省委第三届第三次全会提出,我们要锚定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所提出的“走在前列”总目标,要求全省党员干部“摒弃守的心态、振奋创的精神”。我们要在继往开来中再闯新路,在苦干实干中再创新业,在攻坚克难中再开新局。
6月21日,广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了一次会议,传达学习了省委全会精神。会议要求全市党员干部要拿出广州4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勇气和干劲,高举改革旗帜,激发二次创业的奋斗激情。以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激活改革动力、开放动力和创新动力,以新担当新作为“再造一个新广州”。
清晰的目标、明确的要求、铿锵的动员令,让广大党员干部深感振奋、激情满怀。他们思考如何“再造一个新广州”?关键是“再”与“新”,起笔于“二次创业”,着墨在“三大动力”。
位于环市东路的广东国际大厦,被市民亲切地称为“63层”。它以200.18米的主楼高度,成为当时广州最高、最醒目的地标性建筑,象征着广东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之一)
改革开放,塑造广州。
总书记强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的广州,这番话尤为贴切。
编辑:“改革开放”对于广州来说,其声誉与“千年商都”相媲美。40多年来,广州经历了精彩而动人的改革开放史和城市奋斗史。这种敢拼敢搏的胆识、勇决勇猛的魄力、创立创新的举措和丰硕丰盛的成果,使得广州这座城市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编辑:从经济到文化、从教育到科技,从商业到工业、从生产到服务,从建设到管理、从政策到举措......广州在诸多领域都留下了“全国第一”的创新精神,不仅创造了经济总量的骄人业绩,更奠定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因此持续焕发新的时代活力。
编辑:“广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40多年前,也是在这里首先蹚出来一条经济特区建设之路”“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总书记对广州的重视程度之高、关心程度之深,对广州的改革开放寄予厚望、委以重任,这是对广州工作和广州人民的褒奖,也是对广州燃起二次创业奋斗激情、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的鞭策。
改革、开放、创新,成就了今日之广州;而“再造一个新广州”也离不开这“三大动力”的融合、集成和喷发。
(二)良渚
锁定困难之处,对准焦点。
《干在实处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一书指出,“干在实处”不仅要“干在实处”,还要“干在难处”。
“难处”往往是问题的根源、矛盾的焦点。问题是时代的先声,时代进步往往是在解决时代难题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难处”往往蕴含着机遇与希望,克服困难也就意味着抓住了机遇、赢得了先机、迎来了希望。
“再造一个新广州”,必须“干在难处”。那么,广州现阶段“难”在哪?最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坚持问题导向,从“疑难杂症”处“望闻问切”,分析症结所在、厘清发展思路,才能找到“对症良药”。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广州的“头啖汤”优势已经不再明显。
40多年前,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和试验田,拥有先发优势。它饮“头啖汤”、当“开山虎”,大胆利用“灵活政策、特殊措施”,蹚出了一条前人未走过的新路,助力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然而,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战鼓擂响,改革开放呈现百花齐发、万木争春的局面。近些年来,广州的先发优势逐渐减弱,比较优势也逐渐接近。面对这些问题,广州必须重新振作精神,迫在眉睫地解决这些考题。例如,广州城中村面积较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一个涉及面广的大改革,需要逐步理顺、深化。再如,国资国企改革方面,如何提高国有经济质量,需要深入思考并破解。
太古仓的活化升级,成为了一篇创意产业园区。
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城市病”仍需系统施治。
广州拥有超过2200年的悠久历史,它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拥有雄厚的综合实力。然而,广州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城市治理欠账多、城市更新任务重、产业结构调整难和城市环境需优化等。以城市功能布局为例,广州城市功能向外围城区拓展不足,结构欠优,中心城区人口、产业、就业和公共服务等过于集中。因此,如何防止老城市“壮心与身退,老病随年侵”?如何破除“大城市病”?我们需要找准“病灶”,精细治理、精准施策。
此外,我们还需强化重大合作平台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核心引擎和极点的带动作用。我们需要有力的抓手来拓展经济纵深,强化对内经济联系。同时,部分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这些都是广州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必须直面的不利因素。
(三)良渚古城遗址
敢于“归零”,善于“二次创业”。
看到问题,我们就要围绕“如何再造一个新广州”,动动脑筋,“解题”,持之以恒,“答题”。
「思想再度解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业是艰难的,"二次创业"注定会充满艰辛和挑战。我们必须怀着广州4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勇气和干劲,以"归零心态",在新起点上重新出发。我们要继续"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打破思想禁区和制度藩篱,继续"杀出一条血路"和"蹚出一条新路"。
**行动再次发力。
我们应当着力激活“三大动力”,以再造广州现代化建设的新优势。
激活改革动力,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我们应当坚持以改革的办法推进改革,大力解决广州当下存在的产业结构不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快、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制度型开放有待深化等问题。我们要用在改革开放历程中积淀下来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宝贵精神和厚重经验,为广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激活开放动力,再造发展空间新优势。总书记指出,“把自己囚于自我封闭的孤岛没有前途”“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广州将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以落实《南沙方案》为牵引,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让发展跃上更高新起点。
——激活创新动力,再造发展活力新优势。我们应当把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放在首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融入产业、企业和发展之中。我们要营造一种崇尚创新、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广州科教资源优势,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焕发时代气象。
6月18日上午,南沙湿地十八涌隆重举行了2023年首届龙舟·农艇邀请赛。
作风必须进一步提升。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再造一个新广州”,有赖于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锐气和闯劲,告别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跳出“浅水区”和“舒适区”。首先,我们要敢于尝试。每个人都要摒弃小成则满、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大胆作为,关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其次,我们要善于思考。不能总是被问题所困扰,而是要用思考来“推着走”。我们要学会在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中研究新情况、接受新事物、探寻新思路,学会用脑、用心,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最后,我们要勤奋努力。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执行力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力,稳扎稳打,把“蓝图”转化为“实景”。
编辑:“从头开始,再次出发。
编辑:"新广州",它新在哪里呢?首先,城市综合实力日新月异,这是它与过去不同的新特点。其次,高质量发展的前景令人振奋,这也是它与过去不同的新特点。再次,城市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这也是它与过去不同的新特点。最后,党员干部充满活力,这也是它与过去不同的新特点。
编辑:从“新”进发,我们需要大格局、大智慧、大担当和大作为。全市上下必须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和“干”的作风,勇往直前、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