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策】推动社区党建与治理“双网融合”的探索、短板及优化对策

【智策】推动社区党建与治理“双网融合”的探索、短板及优化对策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在2020年,浙江省衢州市颁布了全国首部网格化治理地方法规——《衢州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该条例成为了全国首部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它通过立法指导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上,落实上级政策、服务群众民生、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衢州通过立法制规把党的政治引领优势转化为网格治理优势,实现网格管理的“党建+治理”深度融合。目前,衢州基层社会治理的品牌效应正在逐步显现,通过建机制、强队伍,网格工作成效日渐显现。

然而,在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党建统领社区网格智治难以根除“碎片化”困境。由于政府资源预算压力、社会资源不稳定性和市场资源营利倾向的叠加,社区资源缺乏稳定性,要素瓶颈制约依然明显。此外,部分社区负担依然繁重。

对此,刘开君、沈费伟和陈怡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在“统一”方面下更多的功夫

构建“一个口子管社区”的网格智治格局。

首先,我们要统筹部门职能。由各级组织部门牵头,以“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抓手,在镇街加挂“社区治理办”牌子。整合政法、宣传、发改、民政、卫键、教育等部门的涉社区职能,构建“一个口子管社区”的党建统领网格智治格局。其次,我们要建立项目准入机制。坚持组织部门“一个口子管政策、一个口子管项目、一个口子管资金”的原则,对进村入社项目采取准入措施。再者,我们要推广党建联盟。深化“契约化”“驻村(社)指导员”“村(社)企结对”等做法,全域建设社区党建联盟,推动政府、市场、社会资源在社区整合。最后,我们要加强执行监督。党委政府内设督查机构要加强执行监督,同时不搞“一刀切”,以免党建统领网格智治走形变样。

一起为爱发“令”,护“未”成长审核:

2.进一步挖掘“融”字的潜力

我们应当持续增强党建统领网格智治的整体合力。

首先,强化镇街节点的功能。由组织部门和改革部门牵头,探索“部门事项下基层”的过筛机制,以强化镇街节点的功能。在对各条线政策进行转换形成综合性政策指令后,再传达给社区进行贯彻落实,避免将部门事项简单地下派。 其次,激发社区自治的活力。以组织部门推进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治理党建为契机,开展社区营造,建立“爱心基金”和“爱心食堂”,重塑社区共同体。推广“支部建在小区上”和“网格驿站”等做法,逐步实现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的交叉任职。探索老旧小区“准公共物业”和“准集体经济”的模式。 最后,做好三级网格的工作。由组织部门和政法部门牵头,整合各部门涉及社区治理的资金和项目,协调推进兼职网格员运行模式,不另行大规模聘请专职网格员,以实现三级党建统领网格智治的基本单元。 这样修改后,文章更加流畅,更容易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起为爱发“令”,护“未”成长审核:

3.进一步在“通”字上下功夫。

我们将持续改进“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制度体系。

首先,要深化权责清单制度。由组织部门牵头,动态更新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网格三级权责清单,以明确各级事权责任。其次,要分类健全闭环机制。各级改革部门牵头,从上向下与从下向上相结合,分类建立事项处置闭环机制,明确接单、派单、交办、反馈等环节的规则、权限与时限。最后,要完善费随事走机制。财政部门应完善转移支付规则,禁止滥用属地原则,部门向乡镇(街道)、村(社区)转移事项时,必须同步转移经费,职能部门不得越权干预基层扩编扩人。

一起为爱发“令”,护“未”成长审核:

4.进一步在“数字”上下功夫。

我们将持续推动数字治理向智慧治理的转变。

首先,我们要开展平台专项治理。党委政府督查机构与改革部门合作,完善准入和清退制度,定期清理功能重复、使用率偏低的平台。各级平台必须在“浙里办”框架体系内进行重新设计。其次,我们要多级联动开发平台。我们将增强省、市、县、镇四级联动的程度,并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加快推动“1612”体系和“141”体系从技术、业务、数据、规则、资源等维度进行衔接贯通。我们不会把台账制作、平台建设、数据跑量作为评价依据。最后,我们要提升数字平台的智慧功能。大数据部门将优化算法规则,加强社区治理平台的数据归集、运算、分析、预判、存储和查询功能,并完善三端便捷操作,推动数字平台迭代升级。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