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张表了解 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什么情况需要皮试?

3 张表了解 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什么情况需要皮试?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这样,细菌的菌体就失去了渗透屏障,导致其膨胀和裂解。此外,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还能够通过利用细菌的自溶酶来发挥其抗菌作用。这种抗生素的突出特点是其活性强、抗菌范围广、毒性低,因此在临床使用时具有很高的疗效和适应症,品种也众多,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

通过下表,我们一起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青霉素

二、头孢菌素类药物

三、非典型β-内酰胺类药物。

四、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皮试?

由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中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反应,因此,在使用β-内酰胺类药物前,是否需要进行皮肤试验成为临床上一直讨论的问题。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青霉素类药物需要进行皮肤试验。

青霉素类

根据我国的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和抗菌药物指导原则,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前需要进行常规的青霉素皮试。此外,在用药间隔3天以上或换批号时也需进行皮试。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大多数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并未要求在使用头孢菌素前进行常规皮试。

只有以下情况需要进行皮试:1曾经明确对青霉素或头孢菌素I型(速发型)过敏的患者。

① 既往有明确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 I 型(速发型)过敏史患者。

2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规定需要进行皮试。

首发于丁香园的临床用药指南。

编辑|阿澈投稿|

投稿|吴聪慧([email protected])

题图:站酷海洛。

特别说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