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忽冷忽热,以为“复阳”了?其实是“春温”来袭,这些食疗帮你缓解——

春天忽冷忽热,以为“复阳”了?其实是“春温”来袭,这些食疗帮你缓解——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国际灸法大会(ICM)

中国艾灸产业的风向标,世界艾灸发展的推动器。

56篇原创文章。

微信公众号

,,

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官方账号。

近日,黄女士(化名)出现了发烧、心烦、口渴等症状,她担心自己“复阳”了,于是来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她患有季节性流感,这让她松了一口气。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肺病科副主任医师诸晶介绍说,黄女士的症状属于中医“春温”范畴。近日,医院门诊有不少类似患者。冬春交替,除了不能对新冠掉以轻心,市民也要谨防春温。

诸晶介绍说,《类证治裁·温症》中提到:“温为春气,其病温者,因时令温暖,腠理开泄,或引动伏邪,或乍感异气,当春而发,为春温。”有些发于春季的温病,初起并无明显的表证阶段,而是开始即以里热证(如发热、口渴、心烦、小便黄赤、舌红等)为主,称为春温。究其病因,多是由于冬受寒邪,伏至春季所发。那么,如何避免春温或减轻症状呢?

《伤寒论》中提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因此,在冬季适当进补,补气藏精,有助于预防春温的发生。此外,春季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固守正气,顺应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保暖御寒。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饮食上避免辛辣重口味,不饮酒,以免加重体内湿热之气,诱发疾病。

诸晶指出,春季温热容易导致人体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口渴、嘴唇干裂、咽痛、咳喘等症状。中医认为,燥应以润为主,因此养阴清热、润燥生津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通过食疗来缓解春温不适的症状。例如,可以在早餐和晚餐时煮一些润肺粥。它的做法非常简单:首先,将10克去皮甜杏仁研磨成泥状,然后放入淘洗干净的粳米中。接着,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用慢火煮烂即可食用。这种粥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此外,山药搭配红枣和粳米也能做成红枣山药粥。它具有健脾和胃、润肺理气、除烦渴等诸多功效。

喝粥、饮茶、去春温。

冬瓜和扁豆一起煮成的粥。

500克连皮冬瓜洗净切块,50克扁豆,50克粳米,将粳米煮开后加入冬瓜和扁豆,同煮约1小时,然后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即可食用。

苦丁茶,顾名思义,是一种带有苦味的茶。

每天饮用一次苦丁茶,对于正气不足的人,可以使用10枚大枣煮水,然后用枣水冲泡茶叶饮用。

芫荽与生姜一起煮瘦肉。

准备50克芫荽,10克去皮生姜(切丝)和100克瘦肉。将瘦肉和生姜一起煮20分钟,然后放入芫荽再煮10分钟,即可享用。

绿豆与莲藕煲猪骨。

准备100克绿豆、1斤莲藕和1斤猪骨。将绿豆去壳后与莲藕和猪骨一起煮1小时左右,即可享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