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福(壶)】:矮潘壶

【每日一福(壶)】:矮潘壶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01制定目标

发展轨迹:第二期:

第三期:十九世纪初到十九世纪中叶,即清嘉庆到道光年间。这一时期,文士与紫砂艺人交往频繁,在壶上篆刻书画成为风尚。陈曼生和杨彭年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陈曼生精通书画篆刻,紫砂壶受其影响,风格大变,式样渐趋典雅适古,大多采用简单的几何造型,宜于表现书画艺术。他们创制了『石瓢』、『半瓜』、『合欢』等样式,由名工杨彭年等制作,世称『曼生壶』。『曼生壶』风格一扫乾隆时注重妍巧的风气,样式典雅朴厚,寓巧于拙。造型多用几何型体,壶体线条凝练爽洁,它融合了文词之心、书画之韵、金石之味,又得刻划装饰之明丽雅洁,书画、篆刻与文心遂一气呵成,浑然雅致,超越昔贤,实为砂壶工艺开创了新风新貌。

嘉道时期的邵大亨以其浑朴的风格而闻名,深受一代宗师顾景舟的推崇。当时紫砂壶艺呈现出一派气象万千的景象,成为紫砂工艺史上的黄金时代。

第四期: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中叶,即民国时期。这一时期,紫砂壶生产更加商业化,多次参加展览、比赛并获得多个国际博览会金奖。壶上开始印有店号标记紫砂器。代表人物有程寿珍、冯桂林等。当时,主宰宜兴紫砂壶生产的并非文人雅士,而是上海的一群工商业家。在上海、无锡等城市有许多宜兴陶器专营店,其中有代表性的有陈鼎和、吴德盛、铁画轩、利用公司和葛德和。

第五期: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现当代紫砂壶的生产。经过多年的战乱,紫砂壶生产逐渐恢复。四类壶型继续生产,新品种不断增多,既有仿古作品,也有创新设计。装饰上出现了金丝银丝镶嵌等新工艺。紫砂壶创作保持传统,推陈出新。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顾景舟和蒋蓉。著名的老艺人还有任淦庭、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根等。他们技艺全面,许多优秀作品享誉海内外,为后人留下了经典启示。新时期紫砂壶造型设计、装饰手法不断进取,在工艺制作中追求文化追求,形成自身特色风格。顾景舟先生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在紫砂壶艺上有高深的造诣,施艺严谨精湛,作品不拘一格,善鉴赏古器,是海内外公认的紫砂壶鉴赏权威,其造壶艺术可与明代时大彬等齐并称。

2

每天一壶。

纪贤。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宜兴市阳羡茗壶紫砂研究所特聘请高级工艺美术师、壶艺总监。

1983年,我出生于宜兴这个陶都。自幼,我就深受陶文化的影响,对闻名世界的紫砂情有独钟。我毕业于无锡市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美术系,并参加了江苏省陶瓷艺术实训基地的培训,进一步研究陶艺制作。我的作品主要以纯手工光素器为主,对选料和制作都非常考究。我的作品浑然大方,深受业内人士的喜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