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女孩子们可以穿上喜欢的裙子,而有些人却只能看着别人穿着裙子,自己却只能穿着长衣长裤。他们既羡慕又无奈,因为谁也不想让身上的皮疹影响颜值。然而,皮疹的原因有很多种,只要对症调理,就能很快摆脱这种困扰。今天,我们来介绍荨麻疹的成因和相应的调理方法。
急性荨麻疹,也被称为“风疹块”,是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由皮肤和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引起。其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疹块损害,通常在短时间内出现,伴有剧烈的瘙痒,且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然而,急性荨麻疹容易反复发作,导致新的皮疹出现。
急性荨麻疹通常在接触外因后发病,例如食用鱼、虾或接触花粉、尘螨等。其临床表现为皮疹突然发生,呈现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水肿性斑块,风团反复发作,无固定位置,消退后不留痕迹,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风团颜色鲜红,遇热时瘙痒加重。
急性荨麻疹,又称“瘾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它的诊断相对容易,但如果治疗不当或没有及时治疗,病情就有可能转为慢性荨麻疹,从而导致反复发作,治疗难度加大。
中医认为,荨麻疹的病因与风邪密不可分。风为百病之首,它具有快速传播、反复发作的特点。风邪容易夹带寒、热、湿等病邪,侵袭人体肌表,引发皮肤问题。风性主动,善于变化,因此荨麻疹的症状多变,难以捉摸。这也是为什么荨麻疹在发作时会引发明显瘙痒的原因。
虽然急性荨麻疹发作时会带来剧烈的瘙痒,但它其实很好调理。只需在家中准备两款药物,一款是防风通圣丸,另一款是当归苦参丸。如果防风通圣丸无效,可以尝试使用当归苦参丸。
荨麻疹有不同的类型。
如果这两种药物对你的荨麻疹没有效果,那么说明你的荨麻疹不是急性发作的,而是慢性发作的。它不是热性荨麻疹,而是寒性荨麻疹。
如果您的荨麻疹长期不愈,一年内发作数次,甚至一个月内发作一两次,遇冷即发,对冷风和冷水过敏,荨麻疹颜色淡,接近粉白色。如果您本身属于阳虚体质,不喜欢喝水,热水是您的饮用水,舌头臃肿胖大,舌苔白腻,那么您很可能是寒性荨麻疹患者。
这种寒性荨麻疹在中医中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风寒束表。这意味着风邪和寒邪相互勾结,在你的皮肤和毛孔中安营扎寨,束缚了你的体表,导致皮毛的开合功能失常。这样,病邪就无法从你的毛孔中排出,正气和风寒交战,堵在体表,从而引发各种皮肤疾病,如荨麻疹。此外,有些顽固性牛皮癣也属于此类。
症状不同,调理原则也不同。
寒性荨麻疹之所以难以治愈,并非因为它难以调理,而是因为很多人被误诊为热性荨麻疹,接受了大量的寒凉药物治疗,导致病情恶化。
这种皮毛开合功能失常的人,一个显著的症状就是很少出汗,甚至在炎热的夏天也不出汗。这样的人皮肤失去了宣泄功能,只剩下收敛,没有宣泄。身体内的寒湿无法通过皮毛排出,越积越多,最终导致生病。
一个长期不运动的人,皮肤往往会变得干燥、粗糙,甚至出现各种皮肤问题,如瘙痒、鸡皮和蛇皮等。
随着空调的普及,许多人,尤其是那些害怕阳光的女性,已经失去了夏季。她们在家中依赖空调,外出时乘坐汽车也依赖空调,在办公室里也依赖空调。她们把空调的温度调节到大约20度左右,这是春秋季节的温度。
许多人因为人为原因丧失了一个夏天,但他们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这是因为他们违反了自然规律。大自然为什么要安排一个夏天呢?如果夏天真的那么不堪,直接拿掉它不就行了吗?因为夏天是唯一一个能让我们的身体全面开泄的季节。春天生,夏天长,秋天收,冬天藏。只有在夏天出汗、开泄、放空之后,秋天才能收住,冬天才能藏好。
曾经我们的中医老师在加盟店遇到过这样一个人。她告诉我们,这位女士已经四十多岁了,但荨麻疹困扰了她十多年。她曾尝试过各种药物,包括抗过敏药、消炎药、抗生素和激素,但荨麻疹仍然无法治愈。后来,她又去看过中医,但吃了许多中药都没有效果。她感到绝望。
后来,我们的中医老师在问诊过程中了解到,这位女士非常喜欢吃海鲜,而且喜欢在吃海鲜时喝冰镇啤酒。海鲜和冰镇啤酒是许多男士的挚爱,但在中医看来,这却是自杀性的组合。海鲜属于阴寒食物,食用时必须用辛温佐料如紫苏叶来中和,例如食用螃蟹时一定要用紫苏叶蒸制,并蘸着姜汁食用,再喝点黄酒,这些辛温食物有助于脾胃运化,将海鲜的寒湿散去。
她说,第一次荨麻疹发作是在三十岁时,当时她从三亚旅游回来,吃了太多的海鲜。回来后荨麻疹大爆发,从此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作一次,痛苦不堪。
中医认为,既然药物治疗无效,可能无法治愈。但是,我发现你的身体有许多寒湿,而且你有一个特点,长期不出汗。这表明肺的宣发功能已经受阻,因为肺主皮毛,容易导致皮肤疾病。如果让你的皮肤出汗,荨麻疹可能会缓解,因为身体内的邪气可以通过汗液排出,不会堵塞在皮肤上。
中医学中有一种专门的发汗解表药方,名为桂枝麻黄各半汤。如果您对此药方无效,那么我也没有其他办法了。
这位女士按照方子去抓药。
这位女士患有荨麻疹,在服用一剂药物后,第二天荨麻疹全部消失了,这让她非常惊喜。以前至少要等四五天才能消失。她连续服用十天,现在快一年过去了,荨麻疹从未再次发作!
这就是中医调理的神奇之处,让你感到不可思议。
是的,张仲景的这个方子能够有效地调理由寒邪引起的各种皮肤疾病,包括荨麻疹。只要您的症状符合遇冷发作,且皮肤长期不出汗或极少出汗,就可以使用这个方子。
现在把这个方子写出来,希望能够帮助那些患有荨麻疹困扰的朋友们。
调理寒性荨麻疹的原理是什么?
这个方子中最主要的两味药材是麻黄和桂枝。麻黄能够解决皮肤层面的寒湿,而桂枝则能解决肌肉层面的寒湿。麻黄能够打开毛孔,而桂枝则能疏通经络,共同将寒湿一层一层地逼出体外。如果只使用麻黄或桂枝,都无法发汗。
桂枝打出去的力度不够,需要生姜的帮助。生姜也是辛温解表的,打出去后要收回来,所以用白芍来收敛气血,把邪气打出去,把气血收回来。同样,麻黄打出去后可以用杏仁收回来,杏仁可以牵制麻黄的燥烈。
后面三味药材是荆芥、防风和白鲜皮,它们都是我添加进去的。因为寒性荨麻疹容易受到风的影响,所以使用荆芥和防风来驱风。而白鲜皮则直接用于治疗症状,它具有止痒的功效,可以预防皮肤过敏。由于荨麻疹会让人感到非常痒,所以会使用一些白鲜皮来止痒。
如果您的荨麻疹属于寒性荨麻疹,并且已经持续多年,那么您可以尝试使用这个方子。如果您没有荨麻疹,但经常不流汗,那么您也可以使用这个方子。
感谢张仲景的贡献。
拔罐能够有效地调理荨麻疹。
根据中医理论,荨麻疹被认为是“风疹”和“瘾疹”的范畴。这种疾病通常是由于体内蕴热、伏湿、蕴结或血虚导致风寒湿热外邪侵袭,从而在肌肤上引发症状。
结合荨麻疹的症状,本文将介绍一些日常简单且可行的穴位,以调理荨麻疹问题。
对于由风热之邪入侵引起的急性荨麻疹,中艾堂养生专家建议采用叩刺拔罐的方法进行调理。以下穴位是首选:大椎穴位于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正中线上,是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交会穴,也是诸阳经的交会穴,能宣散全身阳热。此外,还可以采用灸法。
大椎穴: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为手足三阳经及督脉之会,为诸阳经交会穴, 能宣散一身之阳热。除了拔罐,还可以用灸法。
肺腧(双侧):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主要用于治疗肺部疾病,如咳嗽、气喘、感冒等,能够调理肺气,疏风解表。
如果您不会取穴,可以点击本段文字查询穴位。
操作方法:患者应采取俯卧位,并确保操作部位充分暴露。在局部使用碘伏消毒后,使用梅花针叩刺局部,直至出现潮红。随后,在叩刺部位处拔火罐,留罐5~8分钟,或直至少量血液被拔出。起罐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净血迹,并用碘伏进行局部消毒。隔日进行1次操作,连续进行5次观察疗效。
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操作部位。在局部用碘伏消毒后,用梅花针叩刺局部,以局部潮红为度,然后在叩刺部位处拔火罐,留罐5~8分钟,或以拔出少量血液为度。起罐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净血迹,再用碘伏进行局部消毒。隔日1次,操作5次后观察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梅花针扣刺时,应注意不要交叉使用。拔罐后要及时擦干血迹。
叩刺拔罐能够适当地吸拔出血液,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同时,它还能促进炎性反应物和化学致痒性物质的排出,具有泻热、解毒和化瘀等作用。《灵枢·小针解》中提到:“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通过叩刺拔罐,使出血更加充分,以便清除恶血,使邪气更快地从血中排出,疾病能够更快地康复。《内经》中提到:“血实宜决之”并且“肺主皮毛”,通过泻血来调节气血,达到通经活络的作用。刺肺俞放血能够疏风宣肺止痒;取大椎穴通阳脉之海,能够疏通全身气血阴阳,达到疏风解表、风邪不易入侵的目的。两穴合用,能够达到泻热疏风止痒的效果。
中艾堂养生专家提醒您:在日常生活中,要寻找引起荨麻疹不同发病时间的相同因素,并远离这些致病因素。此外,应避免饮酒、浓茶、海鲜、辣椒等辛辣食物的摄入。保持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作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中艾堂——您身边的艾灸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