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新配了一副眼镜,在朋友面前炫耀说:“这是防蓝光的,高科技!”朋友嘲笑他:“啊,又是一个让人交‘智商税’的产品!”
配戴防蓝光眼镜是否真的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是交“智商税”?戴上防蓝光眼镜是否真的有必要?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将会有答案!
蓝光是什么?
自然光线中,能够被人类眼睛识别的称为可见光。它包括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不同颜色的可见光具有不同的波长,其中蓝光波长为400~500纳米,属于短波长,具有较高的能量和穿透能力。在可见光之外,还有许多肉眼无法察觉的光线,如更短波长的紫外线和更长波长的红外线。
太阳光中含有25%~30%的蓝光。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屏幕、LED灯等电子设备所发出的光线中都含有蓝光,因此蓝光无处不在。
那么,蓝光是否对人体有害呢?
蓝光可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当新生儿出现黄疸时,其体内的胆红素会沉积。胆红素吸收波段与蓝光波段相同,因此,通过光—氧作用,可以将脂溶性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然后通过大便排出体外。
蓝光还具有调节生物节律的作用,主要集中在480~500纳米的蓝光,能够调节褪黑素水平,与人类的睡眠、情绪和记忆力等密切相关。
复旦大学的一项动物实验发现,430纳米的蓝光能够有效阻止豚鼠光学离焦性近视的形成。这一发现表明,蓝光可能具有保护眼睛免受近视侵害的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也证实了户外活动缺乏与当前儿童近视高发之间存在关联,而室内光线中的蓝光相较于自然光线,也可能是一个导致近视高发的原因。因此,对于儿童而言,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同时减少室内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可能有助于保护他们的眼睛免受近视的侵害。
儿童使用含有一定比例蓝光的光源,可能有助于延缓近视的发展。然而,关于蓝光是否具有近视保护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因此,蓝光是否存在且是否对人体有害,这一说法并不准确。让人畏之如虎的,与其说是蓝光,不如说是短波蓝光。
它能保护眼睛吗?
防蓝光眼镜通过在镜片表面镀膜(即防蓝光贴膜)或在镜片基材中加入防蓝光因子,将有害蓝光反射或吸收,从而阻隔蓝光对眼睛的伤害。它能有效减少蓝光对眼睛的持续伤害,并提高人眼的视力对比敏感度和视功能。
根据我国的研究,成年人配戴一段时间的防蓝光眼镜后,在不同距离、明暗和眩光环境下,视力对比敏感度都有所提高。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后,佩戴防蓝光眼镜可以改善视网膜光凝术后的视觉质量。此外,干眼症患者,尤其是长期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人群,容易出现眩光和视疲劳。在配戴防蓝光眼镜后,他们的最佳视敏度和对比敏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从这个角度来看,防蓝光眼镜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保护眼睛的工具。
那么,人人都能配戴防蓝光眼镜吗?
并非每个人都适合佩戴防蓝光眼镜。对于正常工作和学习的人来说,没有必要过于敏感地应对蓝光危害,也不必每天佩戴防蓝光眼镜。然而,对于已经患有视网膜疾病或已经接受白内障手术的人来说,由于蓝光过滤效果较差,需要更加注意防护,可以考虑佩戴防蓝光眼镜。此外,长期使用电子产品的人群,一副合格的防蓝光眼镜能够有效减轻眩光和视疲劳症状,并减少蓝光对眼睛的损害。
虽然蓝光可能具有一定的近视保护作用,但我们并不建议儿童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佩戴防蓝光眼镜。相比之下,保持良好的用眼卫生更为重要。毕竟,伤害眼睛的习惯有很多种,我们不能都让蓝光来“背锅”。因此,我们应该遵循“20—20—20”的原则,即用眼20分钟后,盯着20米以外的物体至少20秒,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
为了保护眼睛,儿童和青少年应该多进行户外活动。每天在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可以有效控制近视的进展。真正的爱护眼睛,应该体现在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健康的用眼习惯,才能让你的眼睛更加健康。
多了解一些。
短波蓝光是否具有较大的危害?
短波蓝光是一种波长在400~480纳米之间的相对较高能量的光线。它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会导致睡眠障碍。短波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分泌的减少会直接影响睡眠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睡前玩手机或平板时,往往会抱怨自己的睡眠质量差的原因。
睡眠障碍 短波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分泌减少会影响睡眠状态。这也是很多人抱怨,睡前玩手机或平板睡眠质量差的原因。
眩光和视疲劳 高能量短波蓝光遇到空气中的微粒子时,散射概率较高,容易导致眩光。这会使视网膜上的成像聚焦在视网膜前,造成色觉偏差。这也是为什么长时间使用手机或电脑的人会出现视物模糊、眼部酸胀等不适症状的原因。
晶状体混浊除了紫外线会导致晶状体混浊出现白内障外,眼睛的晶状体也会吸收部分蓝光,这也会进一步加重白内障。
黄斑病变 400~450纳米之间的短波蓝光会增加黄斑区毒素量,从而导致眼底黄斑病变。
视网膜光损伤 400~450纳米之间的短波蓝光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穿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光感细胞的损伤和萎缩会导致视力不可逆地下降甚至丧失。
蓝光对视网膜的损伤程度与光照时间和强度有关。2014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实验室与温州医科大学联合进行了一项研究,探讨了蓝光对视网膜的损伤。研究结果表明,当蓝光峰值广谱460~500纳米,照度超过1500勒克斯,且直接照射视网膜细胞持续3小时以上时,细胞活力会明显下降,凋亡也会增加。
实际上,日常室内的照度一般不会超过600勒克斯。很多家用LED灯采用背光或侧发光模式,蓝光强度远达不到引起损伤的程度。
此外,我们的眼睛并不脆弱。人眼具有自动调节入眼光线的能力,晶状体能够过滤部分蓝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接触到强烈的蓝光,只要不是长时间直视,就不会造成危险。但是,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可能会导致视疲劳,蓝光可能是其中原因之一。
信息来源: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