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次纠纷隐患排查中,调解员发现小宁(化名)即将参加中考,但她已经退学在家十多天了。她的情绪很低落,并且不愿意与他人沟通。
在接到情况报告后,仪征市非诉中心调解员张雪梅迅速行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调解和心理辅导。
原来,小宁的父亲几年前已经过世,而她的母亲在十几年前离婚后就离家出走了,一直没有给小宁提供应有的关心和关爱,也没有给予她生活费的支持。小宁只能和年迈、多病且没有退休工资的外婆一起生活。由于成长环境和生活的压力,她变得像一只“小刺猬”,拒绝靠近他人。
调解员深知,要让小宁敞开心扉,必须先解决她的痛苦之处。因此,他们着重针对小宁的几个痛点展开正向引导。
年轻意味着无限的机会,一切皆有可能。现在,我们要做好准备迎接中考,为将来上高中、上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你的未来还很长,不要放弃。”调解员不失时机地从细节处帮助她重拾战中考的信心。在调解员循循善诱下,离开学校10多天的女孩终于答应重返课堂,直面中考。
此次深谈之后,调解员每天都会与她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进行交流,并利用晚上下班时间上门探望,帮助她联系老师辅导功课。
在调解员的努力下,外婆学会了用调解员教的方法与特殊敏感期的外孙女相处。班主任和各科任课老师也从座位安排、课业疑难和生活关怀等方面帮助和鼓励小宁。
考虑到小姑娘家庭经济困难,调解员多次奔走于妇联、民政等部门,同时呼吁民间慈善组织伸出援手。消息传开后,小宁收到了民间慈善人士捐助的首笔善款3000元和一封情真意切的励志信。这封信让这个极度缺爱的孩子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融融暖意。
多方力量在小宁身边汇聚成暖流,一起融化她内心的坚冰,陪伴她走进中考考场。
近年来,仪征市司法局积极探索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他们依托覆盖城乡的四级调解体系,建立了家事纠纷调解室、妇女儿童权益法律服务工作站等基层阵地。这些阵地重点关注孤残、留守、家庭不睦、邻里不和等家庭情况。他们秉承“家和万事兴”的理念,选聘了法律、心理、社会工作等领域的专家和乡贤担任专职调解员,为家庭提供情绪疏导、心理调适、婚姻家庭关系指导等服务。坚持以“小家”和谐促社会“大家”平安。
为了应对日益增多的家事纠纷,我们构建了家事危机干预机制,并开展了“送法进家庭”、“送法进村居”、法治下午茶等活动。这些活动为家事纠纷当事人提供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咨询等服务。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开展了60余场相关法律咨询活动,成功调处了近600起家事纠纷。
来源:仪征市司法局。
审核:范菁菁 发布:
发布:范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