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过绿色端午,拒绝粽子过度包装

【策论】过绿色端午,拒绝粽子过度包装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会通过品尝美味的粽子来庆祝。因此,粽子类商品会在这个时间迎来销售高峰。然而,近年来,粽子作为商品,其包装从味道、品牌、原料等方面都在“卷”起来。许多粽子过度包装,不仅浪费资源,还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过度包装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使用贵金属、红木等昂贵材料作为包装材料;包装层数过多,包装空隙过大。商家通过宣传“仪式感”和“高端”,进一步助长了过度包装的粽子。

为什么我们要反对过度包装呢?

首先,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市面上许多粽子的包装材料都是一次性使用的,如塑料袋和泡沫盒。人们吃完粽子后,这些繁琐的包装盒只能丢弃。包装材料难以降解,会严重污染土壤和水源。此外,有些粽子的外包装是纸盒、竹篮、铁盒等,它们都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去生产。这进一步加重了环境压力。

其次,过度包装对消费者造成了经济和实用上的负担。复杂的包装材料增加了商家的生产成本,商家为了尽可能赚取商品利润,会将包装成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间接提高了粽子的价格。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买粽子通常是为了家庭品尝,他们更注重粽子的口味和品质。购买过度包装的粽子意味着消费者需要多花一笔钱。此外,过度包装还给消费者带来了使用上的不便。粽子的本质是美食,过多的包装材料和复杂的包装形式会增加打开和食用的难度,降低了消费者的便利性和实用性。

倡导低碳环保理念,抵制过度包装。

设计符合商品属性的美观、大方的包装,有利于吸引消费者,增加销量。适当的包装是必要的,但过度包装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容易误导消费观念,损害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奢靡浪费的过度包装与中华民族勤俭节俭的传统美德不符,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

在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人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国在环保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于产品过度包装问题造成的污染,国家鼓励和引导消费者使用绿色包装和减量包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强制性标准,避免过度包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过度包装的监督管理。 同时,《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23350-2021)第1号修改单(以下简称《第1号修改单》)已于2022年5月24日发布,并于2022年8月15日起实施。今年是粽子产品实施第1号修改单的第一年,全国各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陆续开展了针对端午节粽子商品的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动。 广大消费者应积极参与过度包装整治行动,树立科学、理性、适度的消费观念,自觉践行绿色消费理念。购物时应选购、使用绿色包装,减少包装物消耗和污染,促进全社会树立低碳环保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相信在每个人的绿色选择下,传统佳节端午将增添一份“生态文明”的意味。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