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测评+全学科会诊”,读懂孩子,开出个性化“处方”,激活成长……

“脑科学测评+全学科会诊”,读懂孩子,开出个性化“处方”,激活成长……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老师们如何真正了解孩子,除了依靠学业成绩,还有哪些因素呢?

很多时候,这些还不够。

如果通过脑科学等专业测试,再加上全学科教师的经验,以及科学和经验的相互印证,那么是否可以全方位解读孩子呢?

在静安区个性化教育指导中心,有一项秘密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年。

“脑科学”测评和全学科“会诊”,这个中心为区域内十多所学校近百位学生提供了解读测评,并描绘出具体、鲜活的画像。他们开出了个性化教育指导建议书,真正激活了孩子的成长。

初衷——只有读懂孩子,才能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

如何实现因材施教?深入了解孩子是关键。

实施个性化教育,必须对学生进行深入解读和精准分析。自成立以来,静安区个性化教育指导中心一直致力于通过案例研究,探索多角度、多方位、多类型的评估学生的方法。

在2019年底,静安区教育局引进了一种名为“脑科学”的学生多维度学习能力测评设备。该设备借鉴了医学中的“会诊制”,能够更科学、精准、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解读学生。这种新方法已经成为学校和区域层面的制度。

因此,静安区个性化教育指导中心制定了《推进静安区中小学校创建"学生个性化解读会诊制"的工作方案》。

中心与教育专家、学校、年级组长、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家长等多方合作,结合中心的各项测量评价工具和指标,定期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且深入的解读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为学生开具个性化"处方"。

诊断——多维度分析+个性化方案

方案的具体实施离不开区校的合作联动。

自2020年起,静安区个性化教育指导中心与静安区第二中心小学携手合作,以“创建学生个性化解读会诊制”的工作为切入点,经过近3年的联合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区校联动机制链。

这一机制链包括学校推荐机制、学生多维度诊断评估机制、个性化会诊处方机制、区校课程机制以及教师培训机制等五大核心机制。

学生多维度诊断评估机制以脑科学理论为基础,采用现代化仪器测量,并结合专家一对一面谈、班主任问卷和家长问卷调查,对每位被推荐的学生进行三角互证性诊断,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建议。

个性化会诊处方机制是基于中心对样本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指导建议书”评估结果的基础上,由学校召集年级组各学科教师和中心教师对样本学生进行会诊。该机制旨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教师们根据中心的脑科学测评结果,结合他们对学生的日常观察和接触,对样本学生进行了逐一剖析,以验证他们的行为是否与测试后的实证数据相吻合。他们力求通过经验判断和测评数据之间的相互印证,来更好地了解和指导学生。

如果测试数据与教师的了解有所不同,或者存在比对疑虑,中心会为该生进行二次验证测试,以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优势和短板,从而达成共识。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聚焦于确定学生的优势和发展点,并开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活动方案。

实践——“处方”

小雷同学是静安区第二中心小学的一名学生。经过测评,各学科教师结合测评数据,共同为他制定了“画像”。

劳技老师认为,小雷同学在逆境处理方面能力不足。自然老师和数学老师发现,他的短时记忆能力较弱。英语老师认为,他的推理能力也有所欠缺。体育老师则认为,他的毅力维度处于中下水平,需要加强训练。

在美术老师的眼中,小雷同学具有较强的胜任能力。他对美术比赛充满热情,在课余时间,他会主动与美术老师交流比赛的绘画题材、画面表现和创意形式等。

语文老师认为,小雷的语感很好,对课文中的语段充满积极的朗读兴趣,并表现出良好的表现欲望。尽管如此,他仍然存在不足,即缺乏足够的自我控制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基于小雷的这些特点,老师们最终为他开出了“个性化处方”——提高学生排除无关信息干扰的能力,增强完成任务的专注力。

激活孩子们成长的个性化处方,针对性强,且结合生活实际,内容丰富多样。

对于那些逻辑思维发展较弱的同学,老师精心设计了“扑克24点活动”“数独活动”“用思维导图来做一道菜”等个性化方案。

针对那些缺乏自信心的人,老师提供了“提供升旗仪式展示平台”和“推选六一活动主持”等治疗方法。

编辑:针对那些协作能力较弱的同学,老师提供了以下几种处方:“组织十分钟队会”和“小组合作配音”。

编辑:针对那些交往和组织能力较弱的同学,老师为他们设计了以下处方:要求他们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次“红色活动选址”的考察活动。

编辑:这些“处方”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未来,我们敬畏成长,用温暖的教育滋养学生。

静安区率先将个性化教育从“经验型”转变为“经验+科学实证型”。在静安,“个性”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根据静安区教育局局长的陈宇卿介绍,静安区个性化教育指导中心正在进行一项开创性且探索性的工作。他说:“科学实证测试+教师经验解读+三角互证”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通过科学测试和全学科会诊,教育工作者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儿童成长的科学性,并对其充满敬畏之心,从而更好地读懂孩子,消除误解。

陈宇卿透露,由于教育的个性化,静安教育具有独特的辨识度。许多学校和老师在谈论学生时,都在谈论一个个个性鲜活的生命。他们做到了“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当师生关系得到改善,教学能产生更大的动能,使得学校教育充满温暖的温度。

在未来,静安区将继续探索个性化教育,通过更丰富的实践和更科学的解读,从科学、精准、跟踪干预和长效引导等方面入手,不断深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