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讲堂】齐白石篆刻基本点画分析之用笔、用刀对章法的影响(一)

【篆刻讲堂】齐白石篆刻基本点画分析之用笔、用刀对章法的影响(一)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齐白石(1864-1957)是一位现代书画和篆刻大师。他的原名是纯芝,字渭清,后来改名为璜,字濒生。他号称白石,又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借山翁等。齐白石出生于湖南湘潭,是当地著名的艺术家。

齐白石的刀法深受赵之谦“丁文蔚”印章中冲刀直入的启发,并借鉴了《天发神谶碑》和《三公山碑》等文字的笔法。他以“木人”独特的气魄和胆略,用刀如槌凿,猛利强悍、激越痛快、气势宏伟而创新貌。虽然他也有不少作品锋芒过露、欠含蓄、用刀单一、少变化,但其中少数精品极富视觉冲击力,震撼人心,猛利中有蕴藉,痛快中寓沉雄。

中国传统篆刻艺术是一座充满生机、蕴藏着丰富形式美的宝藏,值得我们深入开采和研究。为此,我们开设了“篆刻讲堂”栏目,与读者分享西泠名家篆刻及其章法等相关知识。

用笔、刀法与结字、章法。

笔法、刀法与结字、章法是篆刻艺术美的四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关联且不可分割。无论哪一方面,都无法独立存在。由于线条是篆刻艺术的基础,因此用笔和用刀在结字和章法方面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例如,笔法和刀法的藏露、轻重、线条的疏密、参差、穿插变化、直弧和欹侧对比等,都会对结字和章法产生重大影响。同样,不同的结字和章法安排也需要相应的笔法和刀法来配合。因此,我们不仅要研究齐白石的篆刻刀法,还要研究其笔法、结字和章法与用刀之间的关系。

一、交错

穿插分为上下穿插、左右穿插、斜角穿插等。其作用在于增强印面的团结,使笔画之间更加牢固地镶嵌。

在“留华洞”中,“华”字的末笔插入“洞”字的下部,一方面可以填补空虚,另一方面它似乎是一座桥梁,将左右两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华”字本身则是一支偏刃单刀冲出的弧笔,轻灵生动。

“留华洞”。这样修改后,句子更加通顺,表达更加清晰。

“欧阳无近”以其独特的见解,巧妙地利用了每一寸空间,用单刀细笔在“欧”和“阳”四个字的下方插入,不仅形成了呼应,更使四个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欧阳无近。

在“张默君”中,捺笔呈曲笔状,插入“张”与“君”二字之间的空隙。捺笔本身与“张”字的左侧曲笔形状相似,因此二者之间的联系非常自然。

「张默君」。

在“花未全开月未圆”中,“花”字的末笔以弧形插入“全”字,而“全”字的末横则以斜线插入“未”字的右侧,从而使整方印的左、中、右三部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花儿未全开,月亮未圆满。

在“八十岁应门者”中,“十”字被插入到“八”字的上面,而“者”字的竖向部分被插入到“门”字的上面,这样就加强了上下部的联系。

八十岁的人应该开门迎接。

“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字的线条在纵、横、斜角方面都有穿插,整体看起来像一个方印,线条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年长体健,不愿成为神仙。

二、参差不齐

参差不仅指同一字内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差异,还指同一方印内字与字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都是为了打破平板,使印面章法更加生动自然。

在“李容汶印”中,“汶”字的七竖本应尾端平整,但这里却出现了长短不一的情况。七个端点的连线变成了弧线。这种参差并不是孤立的,因为“汶”与“印”二字本身也出现了左高右低的参差变化,“李”与“容”二字也出现了左高右低的相应变化。这样,四字在团结一气的同时,又呈现出错落有致的章法,显得灵活生动。

李容汶印。

在“游戏”中,“游”字的六根尾巴分别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然而,在这里,它们却高低起伏,形成了富有节奏感的排列。

“游戏”中的“游”字六竖尾端原本在同一水平线上,但此处亦高低错落,很富有节奏。

在“齐良之印”中,“之”字的三个竖头分别排列,从左到右,从高到低。同时,“良”字的折笔则相应地画出斜线,这不仅加强了二字之间的紧密联系,还增加了章法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齐良之印。

在“非盦”中,参差变化更加明显。如果将“盦”字分为上、中、下三部分,那么上部偏右、中部居中、下部偏左。三部分的参差安排使整个字呈现右倾状,底横又力挽狂澜地作左低右高状,挽救了整个字“大厦将倾”之势。此外,“非”字的左倾也是对“盦”字的补救,使整方印既有强烈的动感,又妥帖安稳。印虽小,却足以体现大家风范。

「非盦」

在“花未全开月未圆”中,两个“未”字的笔画之间存在参差,下部三字中的某些字母呈现出参差的排列。同样,“要知天道酬勤”的下部三字也存在参差排列的情况。

花儿未全开,月亮未圆满。

要知天道酬勤,方能不负韶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