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专精特新”企业队伍再扩容 资本市场多纬度助力做大做优做强

A股市场“专精特新”企业队伍再扩容 资本市场多纬度助力做大做优做强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本报记者田鹏,见习记者杨笑寒。

6月27日,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第二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通过视频发表了致辞。他表示,我们支持“专精特新”的发展,并积极分享优质企业的培育经验。我们支持中小企业专注于主业,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具有包容性的创新市场环境,不断促进科技引领实业、助力产业升级发展,并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6月26日,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底,A股市场已有142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占总上市企业数的27%。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前5个月新上市的企业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据了56%的份额,成为上市的主力军。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通过设置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满足了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的“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这有助于支持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做优做强,为我国核心产业链补短板、填补空白提供有力支撑。此外,通过提供再融资、并购重组和股权激励等措施,企业内部管理得到进一步完善,为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畅通融资渠道,为企业引入优质资本。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于增强经济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至关重要,也是激发创新活力、完善产业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产少、经营波动性大等因素,长期以来面临着较大的融资缺口。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孵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目标。作为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前沿阵地——新三板,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融资。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新三板已累计有69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

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为众多科技企业、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了上市融资的支撑,促进了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

为了进一步优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优化一直在持续进行,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例如,在2月份,全国股转公司发布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挂牌规则》,构建了“1+5”的多元化财务标准体系,以满足后备挂牌企业、各地“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挂牌需求。在全面注册制实施后,创业板第三套上市财务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正式启用,为符合条件的未盈利企业拓宽了上市渠道。

“全面实行注册制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设立了绿色通道,进一步为中小企业引入优质资本。”

通过并购重组,企业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资本市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远不止为它们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公开、透明、规范的交易平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并购交易实现企业的扩张和重组。"Co-Found智库金融行业研究负责人聂清云认为,并购重组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整合优势资源、促进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

陈雳指出,通过并购重组,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不仅在引资方面,而且通过对产业上下游的重组来弥补短板,并通过并购同业的方式快速扩大规模,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广西大学副校长兼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中小企业应当勇于借助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市场将为中小企业提供充足的资本支持。

董忠云提出了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措施。他建议,首先,要不断优化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继续放宽配套融资等方面的限制,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进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其次,要不断优化简易程序定增,在提高效率、快速的基础上,增加覆盖范围,放开规模限制,以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再融资效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