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童心未泯的儿童节的离去,以及不负“粽”望的高考日的到来,这个六月,这个端午节,终于到来啦!小长假的出游计划,你是打算去往甜粽区,还是去往咸粽区呢?
有人曾说过,剥开一枚粽叶,就如同打开一座城市的美食地图。品尝一口米香,就能唤醒烟火街巷中的精神气息。无论是在家团聚,还是外出感受异乡生活,在这个属于粽子、龙舟和蒲艾的节日里,我们都会细心地包裹着人生百味,将其蒸煮成唇齿间萦绕的清香。
今天,我们为您准备了一些古典气息浓郁的书籍,作为端午节的美食佳品。这些书籍将陪伴您度过追思古人、传承经典的一周,让您的感官与记忆重逢,让中华文明的炊烟永不散去。
一周
19。
二年级
二十
第三章。
21世纪。
夏至节。
四季之美。
22。
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五月节。
23。
六年级。
24小时。
日本
25。
入室,迎清风;对饮,伴明月。
在入世与出世之间,王维如何面对内心的困厄,写下属于自己的诗篇?从卑贱布衣到朝野重臣,韩愈如何从边缘走向中心,从弱小变得强大,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白居易的人生是否真的如他所说的“知足保和”那样淡然超群,在险恶的世道里,诗人又该如何作为?豪门子弟杜牧少年早慧,为何他的诗歌不像他所崇拜的杜甫那样沉郁顿挫,而是充满着意气与率真?多情缠绵的李商隐写下大量关于爱情的诗句,但他的人生是否真的如他诗歌中所描述的那样唯美深情?
诗歌不仅反映了诗人的生命经历,也体现了他们的价值观。这本书将拨开诗香的袅袅云烟,洞悉唐代五位重要诗人的内心世界。从历史、哲学、诗学、美学、文学史和写作学的角度,深入了解诗人不同的精神与艺术世界,打通古今,完成了一次深入综合的观照。在本书中,每位诗人都得以复活,他们充满活力地与我们见面,展现出独特的思想与艺术见解,以及精彩的语言所折射出的不朽光芒。
只有尝遍世间百味,才不枉此生走一遭。
生死、时间、宇宙这些问题总是让人不禁思考。在那些被唤醒的节日里,孩子们总会提出这些问题。作为科普作家,劳佳迪认为,我们不应该去搪塞孩子的提问,因为这代表着他们心灵的成长。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技巧,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用真心去回答,去呵护他们的好奇心。
在这本书中,她将硬核科学融入柔软的故事中,邀请了数十位科学巨匠,包括薛定谔、惠勒和霍金,亲自为孩子们讲解。在这里,孩子们和充满好奇心的成年人一样,可以跳出常识,探索星星的殿堂和分子的内部,亲自寻找答案。
将人间万物包裹成生活的绚烂。
若未曾进入那段历史,宫殿也只是一道视线中的风景。极小的烛光能照亮殿内每一个繁琐的细部——它映照在黑漆八折屏风上,隐约可见光影,微光仿佛来自屏风那款彩色楼阁园林图案幽黑的深处;黄花梨木书案上,诗稿散乱;琥珀镇纸下,最后一行诗墨迹未干;澄心堂纸光泽细润......
在炎热的夏天,文字能为你“降温”。这是一篇复杂的文本,在险冷的文风背后,隐藏着各种真实或想象中的权利故事。这本书将带领你回到最初的王朝宫殿,从紫禁城内的各个宫殿、物品和器皿中探寻过往的种种。书中以权力斗争为线索,演绎明成祖朱棣在夺权过程中使用各种隐秘而残忍的阴谋手段。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能看到深藏于真实历史背后的潜规则,还能窥见一个王朝内心的世界。
端午节的艾草,是生活中的热爱。
与上一本的文风不同,这本书可以被描述为一本“故宫美文”。如果你想通过文物来了解过去,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它讲述了故宫、古物和传统文化,为你提供了许多知识。
书中选取故宫18件藏品,以18篇散文讲述一件件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连缀起一部故宫里的艺术史,再现中华文明的营造之美。这些“古物”,是一个时代的物质载体,折射着同时代的文化精神。这是对我们古老文明的惊讶与慨叹,也是一种由文化血统带来的由衷自豪。
食有粽,事有终。这句话的意思是:
这是一部由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串联而成的中国艺术史。这些文物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宏大、浩瀚、可视的中国艺术史。
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来看,故宫文物都构建了中华文明的宏大体系,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未曾断流的物质证据。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可以领略古人造物的精美,更能体会古人生活的细致讲究。只有回到当时的场景中,通过人们的使用流程,在举手投足间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美。
甜与咸,只有敞开心扉才能真正体会。
每次阅读都是一种寻找,每次阅读都是一种跋涉,每次阅读都是一种辨认。在漫长的旅途中,如果运气好,我们会遇到同路人。这就像荒原游荡后久别重逢,也许只是一瞬间,但已经足够了。它瞬间照亮了我们的生活。
这本书将带领你在阅读的旅途中,认识中国当代文学的“同时代人”。书中对莫言、贾平凹、余华、铁凝、王安忆、毕飞宇等当代经典作家,以及魏微、张楚、徐则臣、葛亮、路内、李修文等70后代表作家,进行了个性化的观察与描绘。他们发掘了隐藏在沉默文本中的明亮迷人之处,以及文字背后那些致力于改变和完善的内心。这些独特的微火在书中逐渐聚拢,成为某种光亮。在这种光亮面前,我们能看到作为人类的自我,并认清自身。
人生每个阶段都需要持续多元的汲取。
还有一次乘风破浪的追赶。
这本书来自著名作家潘向黎,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唐诗宋词。作家兼诗人的感性与严谨的学术态度,现代视角与古典情怀,清丽婉约与明快豪放,都在书中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融合。读者通过这本书,不仅能够领略古诗词的魅力,更能洞悉古老中国儿女内心深处的人生气概与心灵秘语。
书中十二讲,聚焦于陶渊明、杜甫、李商隐、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周邦彦、陆游、辛弃疾等文人。作者匠心独运,目光透彻,旁征博引,发前人所未发之语,深入古人灵魂深处。笔锋游走之间,执著探寻古人所思所想,古典诗词与人生真味水乳交融。在这里,既有怀古追今、女性之美,亦有闲愁离绪、命运喟叹,更是把时光深处的古人写活了。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