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好课 | 十件器物里的中国美术史

国博好课 | 十件器物里的中国美术史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文物如何“阅读”?。

在本期讲座中,讲者将文物视为一种文本。

通过仔细品味文物本身,

观察中国美术史的变迁。

【国博好课·2023】第八课。

第八堂课

通过观赏文物,我们能够“记载”地了解中国美术史。

(海报设计:马晓羽)

主题:从“细读”开始:十件器物中的中国美术史。

主讲人:郑岩,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本期国博好课是往期“国博讲堂”的精彩返场。

试听音频。

完整版请查看↓

【播出平台】和【收听方式】。

方法1:扫描下方二维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上收听课程的音频。

方法2:在国家博物馆APP首页导航中找到“国博好课”,点击即可收听。

【课程简介】:

讲者将文物视为文本,从“细读”出发,通过远景、中景、近景等不同角度,发掘文物本身的价值。讲者认为,只有深入了解文物,才能探讨背后的故事。在讲座中,讲者将从十件文物出发,观察中国美术的变迁。

【主讲人简介】:

郑岩,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现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他主要研究汉唐美术史与考古学,已出版多部著作,包括《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从考古学到美术史:郑岩自选集》、《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看见美好》、《年方六千:文物的故事》等。此外,他还参与了《山东佛教史迹:神通寺龙虎塔与小龙虎塔》、《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庵上坊:口述、文字与图像》等著作的合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