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同济大学医学院优秀学生暑期学校活动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简介

2023年同济大学医学院优秀学生暑期学校活动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简介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

专业简介:

2023年同济大学医学院。

优秀学生暑期学校活动。

Part.01 深圳

同济大学医学院。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简介。

同济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自2011年成为一级学科硕士点以来,一直是同济大学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凭借同济大学作为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该学科紧密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开展多学科协同,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 目前,该学位点建有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感染性疾病与职业病防控、心身医学与妇幼保健、卫生管理与社区健康四个研究生培养方向。它以招收培养国家公共卫生事业的栋梁和专业精英为办学目标。 该学位点依托于心律失常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结核病(肺)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心力衰竭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与几大附属医院共同承担上海市职业病防治所、皮肤病与性病防治院、上海市妇婴保健中心、结核病防治中心等任务。 目前,该学位点建成了首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国家核化卫生应急基地和WHO国际认证的首支卫生应急医疗队,并在心血管流行病学、心身医学、尘肺防控、环境对生育影响、社区健康与卫生应急等领域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2022年度学位点共有48名教师,其中45名为在职教师,3名为兼职教师。教师中博士学历占40人,高级职称占34人,4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占17人。师资队伍包括973项目科学家、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卫生部首批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国家级省部级专业学会主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等高层次学科领军人才。 2022年度学位点新增了7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共26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中心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1项及青年项目3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研制1项,上海市科委、卫健委项目8项,新增科研经费3618万元。 师生共发表SCI论文11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7篇,出版专著5本。师资荣获学会各类奖励5项,包括国家科技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1项和教学成果奖4项。

Part.02

同济大学医学院。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

导师简介:

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艾自胜、张丽娟、张杰、苏秀娟、冯永红、王瑞平、沈青和王奕。

艾自胜、张丽娟、张杰、苏秀娟、冯永红、王瑞平、沈青、王奕

艾自胜,博士。

他是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和统计学教研室主任。他还担任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卫生统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生物统计学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统计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教育协会医药统计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全国工业统计学教学研究会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理事。 他的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和临床流行病学等。他曾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作为第二主持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持人完成上海市卫健委课题3项;作为参与人完成上海市卫健委课题3项;作为参与人完成上海市申康课题3项。

我熟练掌握Stata、SPSS、R、SAS和Excel等数据分析软件,具有处理大量数据和进行人工智能分析的能力。我已发表中英文论文113篇,其中SCI论文45篇。我参与了12本教材的编写,其中包括4本副主编、8本参编和1本主编。目前,我正在完成的教材包括1本主编、1本共同主编和1本副主编。此外,我还参与了8本教材的编写,其中3本已完成待出版。我的荣誉包括2021年上海市育才奖、2021年同济大学第八届名课优师和2022年同济大学医学院最美师德师风优秀教师。

招生方向: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张丽娟,博士。

她是同济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硕导/博导,同济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系副主任,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她还担任上海市毒理学会理事,上海市医学会卫生专科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临床流行病与循证医学专委会第七届青年委员,《上海预防医学杂志》编委,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她曾获得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青年入选者、同济大学三八红旗手、《流行病学》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等荣誉。 她的研究方向是慢性病流行病学,尤其是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孕产妇与儿童相关疾病的现场流行病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等开展了系列研究。她主持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及上海市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40余篇为SCI收录。

招生方向: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张杰 博士

同济大学医学院副教授,担任硕导。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工作,并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生物学系访问学者。现任中国抗癌协会骨与软组织肿瘤热疗及生物信息专家委员会副主委,上海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专科分会临床研究方法学组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流行病学及医学大数据的生物统计学方法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上海市卫计委项目等。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60分。并参与编写了1部英文著作和1部中文著作。现任FrontiersinGenetics副主编,同时也是Frontiers inBioengineering andBiotechnology、FrontiersinGenetics、Frontiersin PlantScience和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等杂志的审稿编辑,累计审稿超过30篇。

招生方向: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苏秀娟,博士。

苏秀娟是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讲师、硕导、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她目前主要从事围产流行病学方面的科学研究。 她曾赴丹麦奥尔胡思大学进修学习近2年,参与了多项大型出生队列科学研究,其中包括以北欧三国(丹麦、瑞典、芬兰)国家医疗登记系统为基础的研究。作为负责人,她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青年基金课题各1项。此外,她还以高级研究人员的身份参与了院内外各级各类课题10余项。 在发表的论文中,苏秀娟以第一作者和/或通信作者身份已发表SCI论文12篇。

招生方向: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围产流行病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围产流行病学)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冯永红,博士。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和上海市结核病(肺)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员,担任中国医促会结核病防治分会基础学组委员。 他的研究方向包括两个方面:(1)结核病临床流行病学/结核病及相关呼吸道疾病临床大数据研究;(2)抗耐药结核菌新药筛选和研究。 他已经主持完成了9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5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他在国际上较早报道了凝血相关因子活化在结核病病理发生中的作用(Chest2018;J.Infect.Dis.2014)。 近年来,他的课题组主要基于结核病及相关呼吸道疾病的临床大数据研究,发现了结核病及相关呼吸道疾病发病、进展的临床特征、性别和年龄相关性变化、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等(Front.Med.2023,2022;2019;Biol.SexDiff.2018)。 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他已经发表了40余篇研究性论文,并获得了500余次引用。 此外,自2007年起,他作为主要负责人创建并负责上海市抗结核药物筛选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累计为国内外进行抗结核病新药研究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进行了数千次化合物筛选评估。其中已有2个抗耐药结核菌化合物获得I期临床试验批件。 作为主要发明人,他与西南交大陆群教授合作申请了1项抗结核新化合物专利。这些努力促进了国内抗结核原创新药研发。

招生方向: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结核病临床流行病学)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王瑞平,博士。

王瑞平副教授是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的副教授、硕导、副主任医师。他拥有复旦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学位,并担任附属皮肤病医院临床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环境和生活方式暴露与免疫性皮肤病/皮肤老化之间的关系研究;(2)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王瑞平副教授参与了10余项国家级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精准医学专项研究和复旦大学高峰高原计划等。他主持了11项研究,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循证能力建设项目、教育部公共卫生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上海市卫健委科研项目、上海市体育局科研项目和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管理项目等。 王瑞平副教授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了100余篇论文,其中SCI收录30余篇。他担任《世界临床药物》杂志编辑部副主任(兼)、《上海医药》临床研究规范专栏负责人、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指导老师、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常委和慢病管理委员会常委。他还担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健康医疗数据分会委员和亚太应急管理协会(IAEM)委员。 此外,王瑞平副教授还先后获得了“2021年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和“2015-2017年度市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招生方向: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沈青,博士。

这位青年百人特聘研究员是同济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课题组的组长,曾入选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他毕业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并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和冰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他主要研究精神疾病与重大躯体疾病、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肿瘤、免疫与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交叉流行病学研究,探索遗传和环境对疾病发生发展的交互作用及潜在机制。他积累了丰富的健康大数据整合、应用、处理复杂医疗数据分析经验,并在SCI期刊上发表了20篇论文。其中,他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了原创性研究成果于British MedicalJournal、eLife、eClinicalMedicine、Breast CancerResearch、BMCCancer、JNCI CancerSpectrum等国际权威杂志。此外,他还担任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包括EuropeanHeartJournal、JAMA NetworkOpen、BMCCancer和BMCPsychiatry等。

招生方向: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

联系方式:请将您的信息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王奕博士。

这位副教授是同济大学医学院的硕导,也是上海市“启明星”计划青年人才和上海市公共卫生建设计划优秀青年人才。他还在同济大学脑与脊髓临床研究中心担任副研究员。从博士研究生开始,他就从事艾滋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致病机制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设计,以及神经伦理学研究。在过去的五年里,他在Neuron等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30余篇论文,并获得了包括国自然青年基金在内的4项纵向项目。他还担任中国康复协会阿尔茨海默病专委会委员。他的课题组主要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精神类疾病的机制探索与临床新疗法探究。

招生方向: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03公共精神卫生和儿少心理卫生:史靖宇和黄蕾。

史靖宇、黄蕾

史靖宇,博士。

同济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曾获得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并担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认证督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中德高级家庭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中方教师、德国临床催眠协会认证催眠治疗师。 研究方向为公共精神卫生和儿少心理卫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青少年心理健康评估与心理干预;(2)系统家庭治疗过程与疗效研究;(3)心理疾病的家庭动力学。 他从事心理卫生与心理治疗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已有18年,并主持了8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他以第一作者发表了9篇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58.528),并出版了9部著作,包括2部教科书和3部专著。

招生方向:公共精神卫生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

联系方式: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黄蕾博士

这位副研究员兼硕导是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教育处副处长。她拥有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博士学位,并曾留美访问学者。她担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全科与健康医学分会理事、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身健康研究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基层医药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医学教育专科分会青年委员、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组秘书。 她的研究方向是心身医学与心理治疗,心理健康促进。她主持了10多项各类课题,并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了60余篇论文(包括SCI/SSCI收录的10篇)。她还担任了副主编和副主译,并获得了上海市级、中华医学会、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0项。此外,她还获得了“上海市浦江人才”等人才资助计划3项,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创项目和科普比赛20多项。 她曾荣获“上海市挑战杯二等奖”,并担任《中华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教育杂志》通讯编委、《Psychology, Health &Medicine》、《Neuropsychiatry》和《BMJOpen》等杂志审稿人。

招生方向:公共精神卫生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最新版】2023年同济大学医学院优秀学生暑期学校活动——基础医学专业简介。

2023年6月19日。

同医人,诚信为本,期末加油!

2023年6月19日。

同医精诚济世,明道致远。

微信号:tongji_med。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同济大学医学院。

微信视频号、B站、抖音、快手等,都可以用来分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