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从父母的“闲聊”里就能看出来

67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从父母的“闲聊”里就能看出来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西瓜妈

来源:男孩派原创。

73岁。

我偶然看到了曾仕强教授分享的一个观点,它非常新颖。

他说:“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与伴侣一起聊天,而不是直接教导他们。

教育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夫妻聊天,而不是直接教他。

小时候的曾仕强,经常不听话、到处闯祸,父母从来没有当面教育过他,也没有抱怨过他这里不好那里不对,每次闯祸,都是父母在那里闲聊、“扯来扯去”,完全不提他的过错。

在他小时候,父母的一系列操作让他感到困惑。但随着他长大,成为一名专家,学习了越来越多的教育知识,他才终于明白,父母早已掌握了教育的精髓。

在他看来,孩子们总是喜欢偷偷地听大人的谈话,这是他们的天性。父母们日常的谈话内容往往是孩子们模仿和学习的榜样。

教育孩子时,与其费力地讲道理,不如将沟通对象转向伴侣,将教育融入日常夫妻互动中。

因为你们之间的对话方式和聊天内容,都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父母的谈话现场

这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

作家、中国家文化研究学者康华兰曾说过:夫妻在家中的谈话内容,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父母之间的对话方式,会影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夫妻在家中谈话的点点滴滴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印记,父母之间对话的内容,决定着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要认为孩子年纪尚小,对一切都不了解。

每当你开口说话,孩子都会竖起耳朵倾听。这些话语会逐渐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在知乎上,有一个话题叫做父母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你。

其中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有一次放学回家,我偶然听到了父母之间的谈话。

他们说自己的牛肉生意不顺利,受到同行竞争的压力,导致顾客大量流失。

后来,有人向我们透露,菜市场里的其他几位商贩在牛肉中注水,以降低价格来吸引顾客。

他原本以为父母会跟风做假,但是他们却说:“做人要厚道,不能欺骗良心。如果你欺骗了良心,失去了人品,那么即使现在获得了利益,也无法长久地走下去。”

“做人要厚道,不能昧良心。你昧了良心,丢了人品,就算现在得了利,路也走不长远。”

”是的,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做生意要以诚信为本。

后来,尽管周围的菜市场换了好几拨商贩,但我们家的生意仍然总是最红火的。

他说,尽管父母并非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他们小时候为了生计而忙碌,很少关心他。但是,他平时听父母聊天,已经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

孩子是父母的缩影,你们所说的话,孩子都会模仿学习。

你言而有信,孩子也必然会诚实守信;

你口是心非,孩子也必将口蜜腹剑。

就像我的一位同事,她外表热情,与每个人都相处融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她是一个非常虚伪的人,总是喜欢在背后说闲话。

渐渐地,我们与她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

后来,她请求我帮忙调解,并向我讲述了她的经历。

她说自己深受父母的影响,小时候妈妈在家时,经常和爸爸谈论别人的闲话。

例如,邻居阿姨每天打扮得光鲜亮丽,却仍然无法嫁出去;隔壁大叔在外面看起来很有地位,但在家却是个没有地位的“妻管严”。

所以,她认为背后议论他人只是正常的闲聊,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她的父母经常告诉她:“这些话我们私下说就好。

美国教育研究学者贝齐·61埃文斯曾说过:

“当孩子们看到成人在应对问题时所采取的不当行为,他们很容易将这些行为视为可以接受的。

小孩子尚未具备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他们会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

如果您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真诚、直率、表里如一的人,那么作为父母,您应该避免说三道四、口无遮拦。

因为你的言行举止,都在塑造着孩子的人品。

父母在聊天时所处的层次,决定了孩子的层次。

曾在地铁上看过这样一幕:一个小男孩正持着手机玩游戏,突然情绪高涨,爆出了一句粗话,旁边的爸爸听到后,上来就是一巴掌:

一个小男孩正持着手机玩游戏,突然情绪高涨,爆出了一句粗话,旁边的爸爸听到后,上来就是一巴掌:

“妈的,谁叫你讲脏话的?”

”我听后感到震惊,因为我满口脏话,怎么能教出文明的孩子呢?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最具影响力的榜样。如果父母在家里经常说脏话,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变得口出不逊。

你可能不太在意的一些坏习惯和口头禅,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下,会逐渐渗透到孩子的血液中,成为一种毒瘤。

在亲子综艺节目《不要小看我》中,有一个5岁的男孩名叫雷雷,他的语言习惯常常带有脏字。

有一次,他在教室里看到有小朋友吵架,本想好心劝阻。但话刚出口,他却破口大骂:“你们五个笨蛋,全部给我滚出去!

你们五个笨蛋,全部给我滚出去!

当时在场的老师们都感到非常惊讶,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年纪轻轻的雷雷一开口就成了“脏话”?

后来,雷雷终于开口,原来他的父母在家里总是这样说话。

妈妈解释说这些只是插科打诨的玩笑,并非脏话。然而,在他们的影响下,儿子说话越来越肆无忌惮。

最终,他被冠以“没有教养的坏孩子”的称号。

想起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说:“人的教育始于他出生的那一刻,在他还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之前。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  

他们的耳朵比你想象的更敏锐,模仿能力也比你想象的更强。

不要认为你的脏话只是针对孩子,即使你认为这只是在开玩笑,但孩子已经听到了并学会了使用。

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该成为那个走在前面的人。

如果您希望孩子成为彬彬有礼的人,那么作为父母,在日常交流中应该谨慎措辞,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你的言语层次,决定了孩子的成长高度。

如果您经常抱怨,用脏话来表达您的不满,那么孩子也会受到您的影响,成为一个口出不逊的街溜子。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教而善”。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教授知识,而是培养孩子们的善良。

李玫瑾教授曾经分享过一个故事。

有一位父亲曾问她:李老师,我的儿子一直被认为非常懂事。但是,我并没有对他进行过特别的教育,为什么他会变得如此懂事呢?

李老师,周围人都说我儿子特别懂事,可我也没怎么教育过他,他怎么就这么懂事了呢?

李玫瑾回答道:这就是“不教而善”。

这就是“不教而善”。

“不教而善”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善良和正直。

教育有时候不需要直接针对孩子,你们在家闲聊的模样,已经定格了他们的人生。

网上有一对父母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爸爸下班回到家,妈妈告诉他,儿子动手打了邻居家的孩子,并且嘴硬,坚决不承认错误。

听了妈妈的话,爸爸表现得非常平静。他洗完手后,便开始准备吃饭。吃了一会儿,爸爸突然向妈妈使了一个眼色,然后开始“闲聊”起来。

爸爸说:今天我们公司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年轻人,因为与人打架而被开除,甚至可能面临处罚,真是太惨了!

今天我们公司一个很优秀的年轻人因为和人打架被开除了,而且还可能被处罚,太惨了!

其实这只是一件小事,如果好好沟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现在这样真的很可惜。

妈妈紧接着就同意了:是啊,采取武力解决问题是最低级、最愚蠢的方式。结果,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引发了一堆大麻烦。

是啊,遇事采取武力是最低级最愚蠢的方式,最后事情没解决好,还惹一堆大麻烦。

通过理性交流,以理服人,才是真正有素质的人。这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赢得尊重的根本之道。

儿子静静地听着,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他主动地说:“妈妈,你说得对。打架是不文明的,而且还会带来麻烦。吃完饭后,我会去向邻居道歉。

“妈妈,你说得对,打架很不文明,而且还会惹下麻烦,吃完饭我就去向邻居道歉。”

通过各种道理或打骂来强迫孩子服从,往往收效甚微。

把夫妻间的聊天内容,有意无意地转为育儿主题,效果会更好。

教育只有顺应孩子的天性,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如果您希望孩子拥有品味和修养,那么父母在日常交流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与孩子聊天时,内容应当雅致。

正如古人所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如果父母平时在家聊天时总是谈论粗俗、低趣味的话题,那么孩子也很难说出高雅的话语。

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父母,因此,如果你希望孩子拥有优雅的谈吐和知书达理的气质,那么你自己就应该多读书。

多关注有价值的内容,多与孩子讨论有意义的话题,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2.与他人对话时,应注意控制音量,保持“低声”。

史蒂芬·柯维在其著作《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中写道:“我们常常对家人大声嚷嚷,指责他们却不了解他们,命令他们却不与他们沟通。我们常常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有效沟通。

“我们习惯于对家人大喊大叫,指责而不去理解,命令而不去沟通,我们都忽视了最关键的一点:有效沟通。”

真正有效的沟通,应该是温柔而又充满力量的。它不应该仅仅依靠嗓门的大小来判断谁有理,而是应该通过双方的交流来达成共识。

平时在家说话时,请注意控制音量。

因为你们的声音会传递到孩子的口中,融入他们的声音。

只有父母改变语气,放低音量,保持安静和温和,才能让孩子在交流中学习温柔的言语。

3.在沟通时,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

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保持稳定的情绪至关重要。

生活琐事繁多,夫妻双方难免会有争执。但切记不要撕破脸,大打出手,给孩子留下一生的阴影。

正如《别让情绪毁了你的努力》所述:“如果一个家庭因情绪宣泄而失败,那么无论在其他方面取得多大的胜利,在孩子内心世界建设方面都是巨大的失败。

“如果一个家庭败在了情绪宣泄上,那无论在其他地方赢得多胜利,在孩子内心世界建设这一件事上,都是极大的失败。”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记得要用温柔的方式好好沟通。

如果父母性格温和,家庭氛围和谐,那么孩子就更容易成为一个情绪稳定、温暖的人。

真正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无形的教育胜过有形的说教,它比生硬的道理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

本文系男孩派原创。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