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著有畅销书《你只是假装很努力》和《我们终将与美好的一切相遇》。
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看完这个新闻,我感到非常难过。
一位75岁的河北大妈向电视台求助,她声称自己的大儿子未能尽到赡养义务。她希望通过电视台的力量,能让儿子回心转意。
然而,当记者赶到她家并了解整个事件后,他发现真相竟然与自己的想象截然不同。
大妈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年轻有为,
年轻时,大妈非常宠爱小儿子,因为小儿子情商高、口才甜美,总是能讨得她的欢心。
而大儿子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总是被父母忽视。
后来,大妈把所有的家产都留给了小儿子,却对大儿子不闻不问。
结果,小儿子不再赡养她,大妈无计可施,只能逼迫大儿子照顾她晚年。
这件事情让很多网友感到非常愤怒。
"就这个大妈的偏心程度,大儿子还能认她这个妈就算不错了。"
看到这个新闻,我立刻想起了昨晚和儿子一起观看的一档电视节目。
河北邢台的宝妈孙丹丹,有两个可爱的女儿。
在她看来,大女儿欢欢性格内向,不太喜欢与人交流。
小女儿婉婉,她性格活泼,喜欢运动,而且口才极佳。
由于小女儿现在还需要依赖大人,所以,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生活上来看,妈妈都与小女儿的关系更加亲密。
渐渐地,大女儿成为了被忽略的那一个。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几个小细节。
两个孩子正在吃饭,小女儿婉婉不小心用了姐姐的勺子。
姐姐不高兴了,大声嚷嚷:这是我的,我的!
实际上,尽管这看起来像是“告状”,但实际上欢欢正在向妈妈发送求助信号,希望妈妈能够帮助她“主持公道”。
但是,妈妈的反应是什么呢?
她对小女儿说:“不要理她,吃自己的饭吧。
欢欢坐在地上,一言不发,直到得不到回应。
这样的情形在他们家里时常发生。
妈妈带着两个女儿出门,她一直紧紧地抱着小女儿。
大女儿在旁边轻声地叫着“妈妈”,渴望牵着妈妈的手。然而,妈妈并没有回应她。
后来,两个女儿一起拍摄艺术照片,妈妈一直陪伴在小女儿身边,逗她欢笑,陪伴她玩耍。
在大女儿的照片中,她独自与工作人员互动,而妈妈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关心。
大女儿看着妈妈和妹妹亲密地相处,她眼中流露出羡慕的目光,让人感到心疼。
那一刻,观察团的主持人纷纷感动落泪。
或许,他们对那个被忽略的大女儿,感同身受。
正是这些细微的因素,逐渐积累起来,导致大女儿的性格发生了改变,变得沉默寡言,不善于沟通,有想法也不愿意表达出来。
沉默寡言,不爱沟通,有想法也不说出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
正是因为她在最需要得到父母关注的时候,却无法获得父母的正面反馈。
于是,她只能通过哭闹和喊叫来吸引父母的注意。
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和其他不受父母重视的孩子一样,性格变得越来越不讨人喜欢。
那些经常被父母忽视的孩子,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你怎么就这么不懂事?”
“你怎么就这么不懂事?”
“你是大的,要让着小的啊!”
“都已经这么大了,还一天到晚老是哭,哭能解决问题吗?”
这种训斥的话,在那个没有得到关爱的孩子听来,一遍又一遍地回响着。
他们在这个家里,承受了太多无形的歧视和不公。
他们是孩子,无法将这种不公和不平衡的感受表达出来,只能更多地体现在性格上。
但他们的内心深处,是痛苦与压抑的。
看过许多类似的家庭故事。
10几岁的哥哥因为妈妈偏心弟弟,把7岁的弟弟活活虐待了。
3岁的孩子因为妈妈生了二胎,感到巨大的落差。他趁着大人们不注意,偷偷地把三个螺丝钉喂到了弟弟的口中。
这些骇人听闻的悲剧,让人不禁思考: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傅首尔曾说过一句话:当孩子手上有一百颗糖时,他们又怎么会介意分享呢?
当孩子手上有一百颗糖的时候,ta又怎么会介意分享?
而当孩子手上只有两颗糖时,你又怎能要求ta慷慨?
在二胎和多胎家庭中,那些不受父母宠爱的孩子,才是最需要关注和呵护的。
只有当父母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他们才会愿意帮助父母,共同分享这份爱意,传递给弟弟妹妹们。
育儿师的出现,为孙丹丹家庭中“失衡”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当她刚加入这个家庭时,宝妈孙丹丹把两个孩子留在家中,自己外出买菜。
刚开始,小女儿因为不习惯妈妈不在家的感觉,所以开始哭了起来。
育儿师善于示弱,让姐姐欢欢更好地带领她们适应环境。
原本在父母面前胆小的欢欢,仿佛找到了自己的主场,她不再对妹妹“敌意”,而是带着妹妹一起玩耍。
那些欢快的笑声,增加了两姐妹之间情感的流动。
在一个家庭中,有两个或多个孩子,作为家长,你的身份变得非常微妙。
你需要扮演裁判的角色,在他们发生矛盾时,要保持公正,不能有任何偏袒或私心。
你需要扮演“傻瓜”的角色,在突发情况发生时,寻求孩子的帮助,让他们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你还要成为两个人情感的纽带。当孩子之间产生间隙时,要懂得穿插其中,让孩子们的心结打开,情感流动起来。
这就意味着家长需要投入更多的心力,关注孩子们。
在短片中,有一个细节让我非常佩服育儿师。
家里来了客人,对方的小孩非常喜欢大女儿欢欢的玩具。
妈妈毫不犹豫地让客人直接搬走,因为她认为,既然很久都没人玩,不如把它送给别人。
可是欢欢不同意。
妈妈当时就有些不高兴。
然而,育儿师却对欢欢说:“这是你的东西,你可以决定如何处理它。
她鼓励欢欢从客人手中取回物品。最终,欢欢做到了,不再哭闹。
很多人在观看这个片段后,感到非常爽快。
因为育儿师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
即使玩具被放在那里,即使自己不想要它,但它仍然是我的东西。任何人都不能未经我的同意擅自处理它,即使这个人是我的父母。
在这样的时刻,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平等”和“尊重”。
我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深知作为父母,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所以,我们一直在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
而这个节目的“干货”知识内容丰富。
视频中,第二位家庭来自长沙,家中有一个年仅三岁的小男孩。
育儿师发现,孩子在说话时口齿不清,似乎语言系统还没有跟上。
后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孩子们吃不饱的原因是家里的大人们总是把食物准备得非常精细。他们把肉都剪得非常碎,然后喂给孩子吃。
事实上,孩子只有通过咀嚼才能促进口腔肌肉的发育,从而使说话更加清晰。
观察团的教育专家韩一红女士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反脆弱”。
什么是反脆弱呢?
她举了个例子:一个两岁半的宝宝,不会走路,每次上楼梯都摇摇晃晃,与其他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一个两岁半的宝宝,不会走楼梯,每次上楼梯都是摇摇晃晃的,跟其他的孩子有明显的差距。
后来我们才发现,原来孩子的奶奶每次走到楼梯处都会抱起他,不让他走一步。
事实上,在孩子两岁半之前,他们的大运动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
当孩子到了合适的时间,学会爬行能够极大地促进前庭器官的发育。
然而,家长们过度保护孩子。
当该让他们咀嚼时,却把食物剪得细细碎碎地喂给他们;当该让他们多动多爬时,却又担心他们摔跤,于是搂着抱着他们。
反而把孩子养成温室里的花朵,耽误了成长发育的好时机。
坦率地面对一个生命的成长和发育过程,实际上比过度保护更能尊重孩子。
这些节目中提出的观点,以及它们所植入的“干货”,对于新手父母来说非常适合。
育儿师们走进不同的家庭,观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找出他们之间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解决。这对于节目中的家庭来说是及时的福音,而对于电视机外的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成为父母,确实不需要经过考试。
但是,在成为父母之前,如果我们能够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那么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就不会走太多的弯路。
这才是真正合格的父母,给予孩子在起跑线上最好的爱。
心理学家简·尼尔森曾说过一句话,让我深有感触:我们一生都在寻找两样东西——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童年的两样东西——归属感的确认和自己的重要性。
归属感就是,无论我身处何方,我始终知道自己的根源,无论我走到何处,我始终知道家中的亲人正在等待着我。
而自己的重要性,源自于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尊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不管我经历怎样的人生,父母都会无条件爱我,包容我,他们很需要我。”
被充分呵护长大的孩子,内心充满自信,无论遇到怎样的风浪,他们都能保持冷静。因为他们深知,总有一个温暖的港湾在等待着他们。
所以,父母的教养方式真的很重要。
这些细微的关心、爱护和尊重,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爱,从来不是在遥远的山水之间,而是在此刻,那些随处可见的细节之中。
愿我们都能在成为父母这堂课中,不断进步。
文章作者简介:桌子,身高1.85米,拥有八块腹肌的兼职男模,曾任职于南方航空公司。他的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他的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个人微信公众号是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温馨提示】如果您有情感困惑,想预约叶文请添加我编辑微信:xiebing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