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护理服务需求,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推动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临床和社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于2023年6月20日联合发布了《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
68总体要求:
我们力争在未来3年内,通过开展以“强基础、提质量、促发展”为主题的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来持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我们将不断加强临床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服务,丰富护理内涵,拓展延伸服务模式,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我们致力于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护理服务,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护理服务,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进一步增强。
加强临床护理,促进护理服务更加贴近患者。
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患者疾病特点、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等,为患者提供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健康指导、人文关怀等身心整体护理服务。到2025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责任制整体护理覆盖全院100%病区。68
医疗机构应根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等标准,完善分级护理制度,制定基础护理服务规范标准,并加强基础护理质量。
在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护士应主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确保语言通俗易懂、简单明确。这样可以及时了解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心理状态,关注患者的需求和不适,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强化人文关怀。护士应增强主动服务和人文关怀意识,在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给予细心照护、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增进护患信任,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个体差异和健康需求,通过书面、口头和视频等多种方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饮食、营养、运动、康复和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知识。
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服务更贴近临床。
加强巡视观察。对于特级护理患者,应随时进行巡视。对于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的患者,应按照要求定时巡视患者,并主动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状况、肢体末梢循环、引流液情况以及手术/检查/用药后反应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潜在并发症,并给予有效处置。
为了保障护理质量安全,我们倡导医疗机构开展医护联合查房和多学科合作。护士应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情况,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分级护理、查对、交接班等核心制度,并按照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和技术标准要求,规范实施各类临床护理技术操作。
为了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我们应结合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和临床专科建设的相关要求,以满足患者临床护理需求为导向。在危重症、急诊、手术室、产科、血液净化、伤口造口等领域,我们将推动临床护理专业化发展和护理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增进患者医疗效果,助推护理高质量发展。
为了提升中医护理能力,我们应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同时,规范开展中医护理人才培训,持续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质量。我们应不断创新中医护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优势。此外,我们还应促进中医护理向基层和家庭拓展,并向老年护理、慢病护理领域延伸。
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为临床护士减轻负担。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护士岗位的需求,可以采取在线学习、远程指导等方式,合理安排护士培训,尽量减少重复性的考核和竞赛。
拓展护理服务领域,促进护理服务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是为出院患者提供在线护理咨询、护理随访、居家护理指导等延续性护理服务,以解决患者出院后常规护理、专科护理及专病护理问题。三级医院和部分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应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开发手机APP、护理服务随访系统等,为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
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范围。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依法依规积极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并结合实际情况派出符合条件的注册护士为出院患者、生命末期患者或居家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等提供专业、便捷的上门护理服务。
为了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我们可以利用网格化布局的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作为载体。通过建立专科护理联合团队、一对一传帮带、人员培训和远程护理会诊等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医联体(包括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内的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护理服务能力。
我们应当增加老年护理服务的供给。我们支持社会力量在社区内建立基于集团化和连锁化的护理中心和护理站等医疗机构。同时,我们鼓励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二级医疗机构转型为护理院。此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通过签约服务和巡诊等方式,积极为老年人提供老年护理服务。这样可以有效增加社区和居家老年护理服务的供给,并精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和差异化的护理服务需求。
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为了加大对护理服务的支持保障力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本单位改善护理服务行动专项工作机制,由主要负责人亲自领导,并形成人事、财务、后勤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同时,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加大对护理服务的保障力度。
加强护士人力配备。医疗机构应根据功能定位、服务半径、床位规模、临床护理工作量和技术风险要素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配置充足的临床护士人力。二级以上医院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应不低于0.5:1。应优先保障临床护理岗位护士配备到位,不得减少临床一线护士数量,原则上临床护理岗位护士数量占全院护士数量比例应不低于95%。
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医疗机构应当依法保障护士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社会保险、卫生防护和执业安全等合法权益。在护士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聘和管理使用等方面,应当统筹考虑编制内外人员的需求。
加强信息化技术支撑。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建设智慧医院、智慧病房和电子病历来加强护理信息化发展。同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5G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进和优化护理服务流程,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并减轻临床一线护士的工作负荷。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护理员的规范管理。根据患者病情、自理能力和护理级别等因素,在病区内科学合理地按需聘用数量适当的医疗护理员。同时,应进行培训并合格。
编辑整理: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