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知道沈从文的文字和黄永玉的画技非常出色,却不知道两人之间有着亲密的亲戚关系。
读了《沈从文与我》以及黄永玉所著的其他书籍,我才真正了解到两人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紧密。
这两个人之间有着亲密的亲戚关系,沈从文是黄永玉的表叔。
后来,沈从文为“永玉”这个笔名提供了灵感。
沈从文在《一个传奇的本事》一文中记录了常德河街发生的一件趣事。
黄永玉的父母相恋并结婚,沈从文在河街里的功劳不可忽视。黄永玉的父亲曾让沈从文帮忙写情书,在沈从文的情书中,黄永玉的父母相识并相互了解,最终走到一起并结婚生子。黄永玉是他们的长子。
2012年5月26日,黄永玉回到常德,他在谈话中流露出对常德的特殊情感。他用签字笔在宾馆的一张信笺上写道:“常德是我的母土。黄永玉,二〇一二年五月廿六日于常德。
那是在......的一个地方。
在1922年,常德河街上的一家小客栈里,住着一位来自凤凰的年轻人,他就是后来著名的文学大师沈从文。
当沈从文初到常德时,他只是想在这里短暂停留,然后继续北上。然而,他没想到自己会在这里住上几个月。
在常德码头,沈从文遇到了他的表兄黄玉书。黄玉书毕业于师范学校,曾随父亲在北平和天津生活过一段时间。由于找工作无果,他回到常德,等待机会。
沈从喜欢文学,黄从喜欢美术,性格又很近,可以说是“臭味相投”。
他们在常德找不到任何事情,只能住在小客栈里,整天无所事事地在河街四处游荡。他们总是说:“打流”
他们居住的那家客栈名为“平安小客栈”,但对他们来说,却并不安全。
他们每五天必须结一次账,由于欠账越来越多,他们的住宿房间也从三面大窗的“官房”搬到了只有两片明瓦作为天窗的储物间。
老板经常在饭桌边冷嘲热讽,两兄弟只能装作听不懂,死皮赖脸地笑着。就这样,他们勉强支撑了五个月。
虽然黄玉书在天津的父亲每隔一两个月就会寄来二三十块钱来接济他们,但黄玉书性格豪爽,每次都会从钱包里扣除一些钱用来购买牛肉和饮用,所以他最多只能给店里二十块钱,而欠下的钱却永远无法偿还。
两个表兄弟的生活非常艰难,店里的钱越积越多,这种情况必须加以改变。
而恰好在这时,他们认识了同样来自凤凰的杨小姐。
杨小姐,全名杨光蕙,毕业于桃源师范音乐美术系,是湘西凤凰吉信苗乡难得的才女,早有盛名。
在湘西小县城,能够读师范学校的女性可谓凤毛麟角。
当时,杨光蕙在常德的一所女子学校担任教师。黄玉书和她是同乡,就读于师范美术系,因此两人相识并不奇怪。
杨光蕙是一位新时代的进步女性,她性格洒脱,热爱唱歌,长相出众,一双明亮的眼睛更是迷人。
她擅长用通草片粘贴花鸟草虫,栩栩如生。黄玉书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美术人才。两人很快就打成一片,而沈从文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担任中间人。
认识了杨小姐之后,黄玉书经常往女子学校跑。
两人常常在学校的礼堂大风琴边弹琴谈天。
沈从文站在校门前,为表哥把风。学校的大门位于大街转角处,两旁视野开阔。当校长(余曼贞,丁玲的母亲)来访时,沈从文远远地看到了,便转身走进校园通知二人。
校长为人和善,脾气很好,她夸奖说:“你们的琴弹得真不错!”她并不知道黄、杨二人在谈恋爱,但因为“弹琴”和“谈情”字音相同,听起来像一语双关,两人随后将恋情转为地下。
黄杨二人恋爱后,沈从文多了一个新差事,即为表哥写情书。
他没想到,这竟然是自己文学创作的起点。
沈从文提笔写信,黄玉书则从容地躺在床上哼着曲子,回忆起先前对杨小姐的种种印象。每当沈从文写完信后,他都会念给黄玉书听。
“老弟,妙,妙!措词得体,合式,有分寸,不卑不亢,可以上报!”他如此形容。
那些信件,大多是由茶房送达。如果茶房有事无法离开,沈从文会亲自前往。
杨光蕙并不知道信是由沈从文撰写的。她曾多次邀请沈从文与她讨论黄玉书的文才,但沈从文心里忍不住想笑,却不得不含糊其辞地回答。
这种往来持续了大约两个月,期间共写了三十多封信。黄、杨两人的感情日益加深,但两兄弟的生活却日益艰难。他们从有天窗的房间搬到了客栈里茅房隔壁的一个小房间。
1923年,沈从文忍受不了这种没有目的的生活,他决定离开常德,独自前往北平。
沈从文离开后,黄玉书仍然留在常德河街。在那个夏天,他与杨光蕙在常德河街举行了婚礼。
一年后,即1924年8月9日(农历七月初九),他们的长子黄永玉在常德河街诞生。
手写文件。
2004年8月29日,黄永玉在常德芷园宾馆接受常德日报记者采访时,写下了“我的人生从常德开始”五个字,并在后面注明了自己的农历生日。摄影:崔建湘。
在20多年前,黄永玉在长沙举办了一场画展。他在一幅国画上明明白白地写着这样一句话:“我出生于常德。”
”——常德市政协委员易蓉。
2014年10月20日,黄永玉题写了4个潇洒飘逸的大字——“常德河街”。
此外,根据我的要求,摄像机还录制了黄永玉在题写街名时的多段视频。
从多段视频中可以看出,黄永玉在20日临近中午开始创作。他写得兴起,一时忘性,竟然在“街”字中加了一个“口”字。写完后才发现不对劲,准备重写。但黄永玉对这幅字比较满意,于是他细心地用水笔浸湿那个“口”字,小心翼翼地把它撕下来,再用同样质地的宣纸贴补好,一点都没有影响整体效果。
黄永玉先生优雅地离开了我们,他为常德留下了“常德河街”四个大字,见证了常德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展示了常德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态和充满活力的未来。
黄永玉曾向一位朋友透露,如果有一天他离开了人世,朋友们想念他了,可以去看看天空,看看云彩。
而我们常德人,如果想念黄永玉了,可以去看看常德河街。
”——常德市政协委员易蓉。
雪韵河街,龚光平摄影。
河街夜色,摄影师龚光平。
阅读更多走心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以获取更多走心好文章。
关注常德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