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字体,关注“青阳党建”
安徽先锋微讯,宣传组织工作重大政策,发布组织工作动态信息,弘扬公道正派组工文化,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宣传组织工作的重要政策,发布组织工作动态信息,弘扬公道正派的组工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430篇原创文章。
微信公众号
,,
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强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
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一)教育是国家和党的重大战略。
中国将坚定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我们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教育,让十三亿人民享受更优质、更公平的教育,从而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强大能力。
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我发表了一段视频贺词,于2013年9月25日刊登在《人民日报》上。
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2014年9月9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第2页。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们应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此,我们应加强基础教育,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我们应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特别是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贫困地区办学经费,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我们应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习近平在2016年9月9日《论党的青年工作》一书中指出:基础教育应遵循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规律。(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29-130页)
坚持在中国大地上办教育。我们必须根据中国的特点和实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9月10日)。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古人云:“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维护政治统治、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都是通过教育。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我们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也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握的大是大非问题,没有什么可隐晦、可商榷、可含糊的。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70-171页。
我们应当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以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中,都要将立德树人融入其中。同时,我们要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此外,我们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都应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和学生都应以实现这个目标为导向。对于那些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我们应当坚决改正。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78页。
我们应当坚持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将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我们应当加快建成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让学习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我们应当加快建成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每个人不分性别、不分城乡、不分地域、不分贫富、不分民族都能接受良好教育。我们应当加快建成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我们应当加快建成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努力使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使学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畅通。
《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2018年9月10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48页。
素质教育已经提出二十多年,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而言各地区的成效并不平衡。问题的根源在于立德树人的要求并未完全落实到体制机制上,教育的指挥棒仍然是中小学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以及高校的科研论文。德育和素质教育在应有的地位和科学评价体系方面仍需进一步确立。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我们必须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我们应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的改革,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
《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2018年9月10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48-349页。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我们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我们应该着眼于“教好”,围绕教师、教材、教法推进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在素质教育上取得真正的突破。 同时,我们应该着眼于“学好”,围绕立德立志、增智健体、成才用才推进改革。这将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此外,我们还要着眼于“管好”,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这将完善办学制度,强化从严治校机制,不断健全教育管理制度体系。
《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2018年9月10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50页。
为了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我们需要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调整优化高校的区域布局、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改进高等教育管理方式,促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应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应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此外,我们还应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我们应源源不断地为各行各业培养亿万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让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上也有广阔空间。 我们应出台灵活有效的优惠政策,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文化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2018年9月10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50-351页。
在新时代,我们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还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们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在2019年3月18日《论党的青年工作》一书中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该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于2022年修订版。书中第186页写道: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执着于教书育人,具有热爱教育的定力和淡泊名利的坚守。我们应该拥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师德师风建设应放在首位,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要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全党全社会应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推动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在2021年3月6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人民日报》于2021年3月7日刊登了这篇讲话。
我们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人民提供满意的教育。
在陕西榆林考察期间,习近平于2021年9月13日和14日发表了讲话。《人民日报》于2021年9月16日刊登了相关内容。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国家和党的重大战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根本问题。育人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团结奋斗》(2022年10月16日),载《求是》杂志2022年第21期。
各级党组织应将《专题摘编》纳入主题教育学习计划,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逐字逐句领悟,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并切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成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