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到了两项关于新冠后遗症的研究,并与大家分享了一些我的看法。
第一项研究表明,在感染过程中,丧失嗅觉和味觉的患者占比超过一半。在感染后,超过3/4的患者完全康复,而1/5的患者部分恢复,只有极少数患者没有恢复(https://t.cn/A6pOOd5u)。
美国研究人员利用2021年全国性健康调查数据库中的数据,对29696名成人感染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味觉或嗅觉丧失以及恢复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60%的感染者失去了嗅觉,58%失去了味觉。此外,并非所有从感染中康复的患者都能完全恢复这些感官功能。
参与调查的感染者中60%失去了嗅觉,58%失去了味觉。此外,并非所有患者在从感染中康复后都能完全恢复这些感觉。
在失去嗅觉的患者中,72%的患者完全恢复了嗅觉,24%的患者部分恢复了嗅觉,只有3%的患者完全没有恢复嗅觉。而在失去味觉的患者中,76%的患者完全恢复了味觉,20%的患者部分恢复了味觉,只有2%的患者完全没有恢复味觉。
图片来源:摄图网,已获授权。
研究表明,新冠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嗅觉或味觉丧失之间存在关联。随着症状的加重,嗅觉或味觉丧失的患者比例也随之增加,且嗅觉或味觉恢复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
第二项研究发现,无论感染新冠的症状轻重,都会对脑结构造成改变。
研究人员对英国生物数据库(UKBiobank)中785名年龄在51至81岁之间的对象进行了分析。在2021年,有401人接受了两次脑部扫描,其中401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而另外384人则作为对照。
研究人员对感染前后两次扫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存在显著差异。1.眼窝额叶皮层和海马旁回的灰质厚度和组织对比明显下降;
1. 眼窝额叶皮层和海马旁回的灰质厚度和组织对比出现更大程度的下降;
2.与初级嗅觉皮层功能相关区域的组织损伤标志物变化更为显著。
3.与新冠感染相关的全脑体积减小,平均认知能力下降幅度更大。
排除15名住院患者后,影像学及认知的前后改变,也在轻中度感染者中观察到。
这些变化是否会部分逆转或长期存在,仍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不同年龄段感染者的脑部变化
https://t.cn/A6pO9lmr。请注意,我没有改变原文的意思。
陶医生点评:第一项,嗅觉、味觉。
第一项研究涉及嗅觉和味觉。
我在5月上中旬的首阳,目前仍然有咳嗽的症状。我确实感觉到嗅觉没有以前那么敏锐了,但这只是我的主观感受,我并没有量化比较过前后情况。
必须强调,目前尚无法通过客观检测对嗅觉和味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患者的主观感受报告只是基于其个人体验,因此受到诸多干扰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并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嗅觉和味觉对人体没有影响。相反,这种影响受到当前技术手段的限制,无法精确估计,呈现出一种混沌的状态。
对我来说,嗅觉不敏感也很好,因为它能帮助我控制食欲,有利于保持体重。
第二项研究非常重要,因为它不是通过感染者主观感觉异常来判断异常,而是通过对感染前后脑部影像学数据的客观定量分析,并与同期未感染的对照进行比较。
这项关于脑部影响的研究发表于2022年3月,所涉及的病例截止于2021年5月。这段时间内,主要流行的是新冠原始株和Delta株,因此该研究并不能完全代表其他变异株对脑部造成的影响。
根据图表显示,感染者和未感染者的脑部结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至于这种差异的持续性和后果,我们将继续探讨。
图中右下角的小图显示了脑部嗅结节区域感染前后之间的明显差异。结合第一项对同期感染者的嗅觉味觉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新冠(原始株或Delta株)对嗅觉的影响可能不仅仅是局限于鼻子局部的神经,而更深层次地影响脑部的嗅觉神经中枢,从而导致更持久的效应。
这表明,新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是导致新冠后遗症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大多数中国人已经经历了一波感染,现在正在经历第二波疫情。因此,中国对于新冠后遗症的研究应该有条不紊地展开。
新冠后遗症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中很多症状都是主观感受,客观性较差,因此很难下定论。然而,这项脑部研究提供了客观的检测结果,这应该成为新冠后遗症研究的一个科学化方向。
而且,这种脑部研究的方法并不难。它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在感染前后进行过相同客观检查的患者,再与同期非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且几乎不需要花费。
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可以基于去年12月这波感染进行类似英国的研究,以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来评估中国奥密克戎株感染后的后遗症。一直引用外国人的研究来指导中国的疫情防控是不可行的,希望有人能够对此进行研究。
事实就是事实,实事求是才是最重要的。
(完)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疫苗的问题,欢迎来丁香医生咨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