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福(壶)】:龙印

【每日一福(壶)】:龙印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发展轨迹1:

紫砂壶在明代正德年间开始兴盛,到了明万历年间,名匠辈出,各家门户自立,争奇斗艳。万历以后,紫砂工艺形成了独立的生产体系,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兴盛时期。除了制作茶壶,紫砂壶还制作文房雅玩、香盒等工艺品。明末,紫砂壶最先被葡萄牙商人带到欧洲,被称为『红色瓷器』。从明代万历年到清代乾隆中叶的100多年,是紫砂壶生产发展的兴盛期。这一时期,紫砂壶名家名器众多,风格式样丰富多彩,不仅造型范围十分宽广,而且使用的成型工具和烧造技术也都有明显的改进和发展。从明代万历起到清末,紫砂壶生产营销在国内盛行了500多年。在国外,它也深受艺术界珍赏,几乎是『茗壶奔走天下半』了。到了近现代,紫砂壶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从泥料质地到工艺流程,从紫砂科研到艺术创新都有日新月异的发展。一代代紫砂人利用宜兴得天独厚的五色土,以灵巧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作出富有文化特色和艺术生命的紫砂艺术珍品。

在整个紫砂陶艺的历史沿袭中,出现了几次发展高峰。每一次高峰都涌现出了丰碑式的代表人物,这些高峰都代表了紫砂600年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缩影。

第一期:十六世纪晚期到十七世纪初期,从万历到明代末年。当时名家辈出,壶式千姿百态,特别注重筋纹器的制作。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十八世纪以后。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时大彬和徐友泉。他们以及众多名师的努力探索,对紫砂的泥色、形制、技法和制壶工具等进行了优秀的创造,形成了紫砂制作工艺的完整体系。时大彬与当时文人交游,听取陈继儒等人的建议,将壶型由大改小。这一变革将制壶手法与形制规格基本固定下来,并使流传至今。文人参与砂壶制作的这一光辉里程碑被誉为“千载一时”。崇祯年间,士人倡导浅尝低斟,流行小壶。惠孟臣创制了小型水平壶,容量为60-80毫升。

第二期:十七世纪晚期到十八世纪末,即清康雍乾时期。这一时期,自然形、几何形、筋纹器和水平壶等均有烧造,其中筋纹多在壶面施釉或加彩绘装饰。陈鸣远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清初,陈鸣远在塑镂方面尤为出色,他不仅善于创新,而且技艺精湛,堪称天才。他与文人交往密切,开创了紫砂文房制作的先河。他将中国书画艺术中的诗、书、印巧妙地融合到小小一把壶上,开辟了工艺品与高雅艺术相交融的广阔天地。

在乾隆时期,宫廷中制作的壶器装饰精细,以琅彩、堆雕和泥绘为主要装饰手段。这些壶器上装饰有乾隆的诗句,整体风格华丽典雅,装饰繁缛。在那个时期,壶器的装饰集结了各种工艺技法,如书法、图画、篆刻、浮雕、贴塑、镂空、镶嵌、彩铀、绞泥、掺砂和磨光等,并根据器具的不同进行变化,应用于不同的装饰部位,因此装饰效果非常多样。

2

每天一壶。

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作为中国紫砂行业协会的会员,我...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的会员,我感到非常荣幸。

优秀的中青年陶艺家。

惠氏传人,孟臣后裔。六十年代生于宜兴陶艺之家,少年时对紫砂壶并不了解,但对紫砂情有独钟,随心所欲地玩弄紫砂,如痴如醉。豆蔻年华进入紫砂企业,受到众多高师的指导,技艺迅速提高。她擅长将心手相通,运用各种技巧,创作出奇特、神秘的紫砂作品。作为女性,她追求小巧秀雅的孟臣风格,而大作则展现大彬雄奇古朴的风格。众所周知,女性难于雄秀,而男性则易于秀丽。惠芬能够将自己的艺术才华发挥到极致,实属不易。这与她自身的努力和天赋密不可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