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年前的这道背影,浪漫依然……

2300年前的这道背影,浪漫依然……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今年是屈原逝世2300周年纪念日。

在过去的2300年里,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巨大风险和考验。然而,我们仍然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这与我们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密不可分。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诗人,屈原也是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尤其在流放沅湘一带,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也因此融入了诗歌之中。

今天,让我们一起品读屈原的诗歌。欢迎收听端午节特别节目《一曲离骚千古唱,梦圆九天慨而慷》。

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尘土飞扬,淹没了楚国这个“七雄”中疆域最广阔的诸侯国,也淹没了鲜衣怒马的少年屈原。

屈原的爱国精神,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他们或在湖湘地区流浪,或在远方凭吊屈原。据岳麓书院学者统计,共有70多篇唐诗和55篇宋词为屈原而写。这些诗词歌赋滋养了湖湘文化,血脉相传。

“屈原不死”,不仅体现在弦歌不缀的文脉和一以贯之的爱国情怀,还体现在屈原为我们留下的端午节风俗,如吃粽子、插艾叶和赛龙舟等。在精彩纷呈的端午节民俗盛宴中,“赛龙舟”起源于湖南汨罗市,历经两千三百年,划向世界,划向星辰大海。

2013年6月12日,在端午节当天,神舟十号航天员乘组在太空中向全国人民发出节日问候,并品尝了美味的豆沙粽子,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中吃上粽子。

国强并非一蹴而就,邦盛也非一人之力。神舟与龙舟虽只一字之差,但道理却相通。龙舟竞渡的胜负不在于一人,而在于全船众人能否同舟共济、齐心协力。神舟飞天亦然。

中国人探索太空的道路,从来都是日以继夜,一棒接一棒地跑下去。其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副总设计师陈善广、邓一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嫦娥五号总设计师杨孟飞,新中国第一代航天专家张履谦,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这些闪亮的名字,都来自三湘四水。

今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圆梦乘组”平安返回祖国怀抱。湖南老乡、航天员张陆在出舱后总结自己的太空之旅:“眼有星辰大海,胸怀赤胆忠心。”接替他继续追梦的神舟十六号上,在湖南求学十年的航天员朱杨柱把满腔豪情写进《如梦令61向天》。

从50多年前老一辈航天人用笔和算盘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到载人航天事业“十全十美”,在太空吃上粽子;再到10年后的今天,神舟十六号永不止步,继续向天追梦。2300多年前屈原向天发问未得到的答案,我们触手可及。

“不回顾过去,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不追求远方,我们无法明确眼前。”从屈原的“一叶扁舟”到革命年代的“千舟竞发”,再到如今的“飞天神舟”,屈原所缔造的爱国精神,已经成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2300年后的今天,我们纪念屈原,就是要把满腔的爱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像他一样坚守“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民本思想,牢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使命,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壮志,保持“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探索精神,助推我们共同乘坐的这艘“中华龙舟”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

推荐阅读